文|潇雅
来源|螳螂财经(原潇湘财经)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肉眼可见。四十年前,商品供不应求,人们用上洋品牌十分得意;四十年后,中国本土的新品牌层出不穷,其中一些优秀的民族品牌已经走向了世界。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表彰的这些企业家们,他们塑造的品牌可谓民族骄傲。
仔细研究一下中国市场上的知名品牌,还挺有意思。中华牙膏、双汇、娃哈哈、金龙鱼……你以为这些都是民族品牌?错!他们都被外国企业收购了。而那些耳熟能详的“外国名牌”,其实都是中国的,比如传奇影业被万达收购、GE家电已归于海尔、沃尔沃已经是吉利的人、IBM的PC业务被联想收购、夏普归属于富士康……
这让人想起来本世纪初的时候,一边拿着MP3,一边戴着耳机的小女生蔡依林新发的专辑《爱情三十六计》。中间有句歌词是这样的:
爱情36计,就像一场游戏,我要自己掌握遥控器;
爱情36计,要随时保持美丽,才能得分不被判出局。
和当年刚出道的蔡依林心情一样,这几十年来,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国际化浪潮中也要“自己掌握遥控器”。中国企业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中国这头雄狮也猛然觉醒。中国企业家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从被外企收购到积极收购外企,中国企业家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扬眉吐气,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
然而,国内直到2004年,也就是蔡依林唱这首歌的时候,中国企业能收购外国品牌也还是一件稀奇事,在国际市场上更是相对被动。
那时的外国品牌被称为西洋货,购买西洋货也是当时的一种身份标志。中国的民族品牌虽然开始初具规模,但相较外国品牌,还不够耀眼。
但很快,这种局面便开始打破。2004年底,联想柳传志以12.5亿美元收购IBM PC事业部,蛇吞大象型的收购震惊中外;同年,李东生完成TCL创始以来的第二次收购外国品牌阿尔卡特。这一年,联想和TCL一道打破了洋品牌在国人心中不可一世的神话,民族品牌开始扬眉吐气。
作为中国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柳传志的收购行为率先成为榜样,为中国的民族企业家走出去打足了气。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敢于收购外来品牌,收购动作也越来越频繁。
2009年,吉利李书福收购澳大利亚DSI;
2010年,再次上演蛇吞大象,李书福成功收购沃尔沃;
2011年,民营企业三一重工的梁稳根,顺利通过欧洲的反垄断审核,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再度将中国民营企业家推上世界经济舞台中心。
把外国品牌买下来,然后再打回去,无疑是开启国际化征程的一条捷径。看起来,并购外国企业有钱有势就能办到。实际上,除了柳传志、李书福、梁稳根等企业家大手笔买下的血性和魄力,还需要有处理细节的智慧。
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
硬骨头虽然熬鲜汤很在行,但是客户喜欢吃烧烤,未必就能接受鲜汤。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收购海外品牌,看起来是一件大快人心、豪气干云的事情。实际上,这却是一堆营养丰富的硬骨头,收购者未必能消化,甚至带来反噬之果。
这就需要优秀的“厨师”进行风味改良。中企并购海外品牌后,融入中国企业家意志等“调料、火候”,并且其文化、业务、技术等条件也被进行优化,这难啃的“硬骨头”反而做成了好吃的“烤骨”。这着实考验着柳传志、李书福、张瑞敏等企业家们的经营与管理能力。
像联想柳传志收购IBM PC事业部时,二者从互补性上来看还是很合拍的。IBM PC部有品牌、有技术、有国外市场的渠道,优势集中在个人电脑业务上;而联想的优势则集中在台式机业务上,技术实力和团队凝聚力都还不错。当年的联想人才体系是“入模子”的模式,因而市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相当不错。
唯一的问题则在于中企和外企的文化交流及内部利益分配之上。那时候国内“以小吃大”的并购案例并不多,联想是没有很多类似的经验可供借鉴的。因此,并购之后确实一度出现过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加之联想的全球重组计划耗资严重,联想出现了亏损。虽然IBM PC部这块硬骨头,能提升联想的整体技术实力,快速开启全球渠道布局。此时,最需要的恰是一个技艺超群的“烹饪师”对其改良。柳传志2009年再度复出,力挽狂澜,进行中外文化整合,遂将联想拉回正轨。
这一回并购的反噬力量是中外文化的磨合。IBM PC部与联想协同效应显现后,终于摘得联想全球PC之王的桂冠。
接下来便回到了市场占有路径之上,是先技术后贸易还是先贸易后技术?中国经历缺芯之痛后,舆论也开始反思这个问题。
放在20年前的市场条件下,柳传志为了企业能更好地活下去,更好地发展,选择了优先发展贸易,让中国产品走出去,将外国技术引进来。中国企业掌握技术之后能够发展更快,没必要任何环节都从头开始、闭门造车。而历史也证明,这是一条更有效的企业发展路径。
与柳传志有着相似企业发展逻辑的还有吉利的创始人李书福。以小买大,收购瑞典沃尔沃。这一举措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吉利随后便成为世界500强中唯一的中国汽车制造民营企业,挤进了全球知名企业的阵营中。
并购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更大的贸易市场。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据技术制高点,吉利完成在上海、瑞典、西班牙、美国架构布局。而企业发展的更好,又具备更大的实力再次并购。李书福又先后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控股、英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集团、美国开发飞行汽车的初创公司Terrafugia的全部业务及资产、戴姆勒股份公司等,加速在全球汽车领域资源的整合。
不论是走什么样的道路发展,显然,在高级别的竞争中,拓展全球市场中还是要依靠品牌,借由品牌带来良性的盈利循环。而盈利仍然是要通过市场占有率来完成。比如,GE出售时,有不少的企业来争夺,张瑞敏拿下GE家电,瞄准点可不单只是GE的技术。事实上,这次并购是张瑞敏领导下的海尔民族品牌给了GE家电更大的全球发展平台,即将传统的家电领先品牌转向网器社群平台。
也就是说,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贸易,市场才是王道。
中国的民族企业家已经有能力,将遥控器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嗨,IBM、沃尔沃、夏普、GE……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完】
螳螂财经(微信ID:XiaoxiangFin):原潇湘财经,泛财经新媒体,重点关注上市公司、Fintech、区块链等财经金融领域。 《财富生活》等多家杂志特约撰稿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