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教学创意既要讲究“实”,又要讲究“精”。
所谓“精”,就是教学视点集中,研讨话题精练,对学生进行精练、精美而又富有力度的阅读训练。
所谓“精”,就是精选教学内容,对教学材料进行精致地组合,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精炼、头绪清楚、步骤清晰、推进从容。
教师想要使教学内容精练起来,从教材利用的角度,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精选一个点。
示例:《最后一课》的教学,
1.背景铺垫 。
2.认识字词。
3.文意把握。
我们用精选一个“点”的方法来组织这次活动,这个“点”就是“照应笔法”探究。
教师请学生细读课文,发现课文中的一次照应。
每位同学读书八分钟。手中执笔,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互相阐释自己的发现。
学生读书,做课文旁批,教师组织课堂交流活动。活动结束之时,教师小结:
《最后一课》中的这种手法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首尾照应,第二是与文题照应,第三是伏笔照应,第四是细部照应。
于是,对照手法这个点的探析,形成了学生的品析活动,带动了对《最后一课》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
(2)精读一处文。
精读一处文:就是在文意把握的基础上,品析课文中的精彩部位,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品析能力,阐释能力。
如《最后一课》的教学,在前述文意把握的基础上,组织第二波的课文品读活动,对课文的高潮部分进行品析与鉴赏。
话题是:细读最后一刻的高潮部分。(24—29)段,品析并阐释其细节描写的表现力。
教师指导:小说中的细节性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甚至标点的运用,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教师举例: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表现力在于,它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方法,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内心的悲愤与痛苦,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学生品析课文,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小结。
声响描写有着丰富的表达作用, 语不成句表现的是人物的心理, 动作描写极其符合人物的处境, 定格艺术表现人物的极度悲愤。
“精选一个点”“精读一处文”的教学处理策略,可以用于很多课文的教学中,这其实是一种普遍可用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文意把握,选点精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