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这是今早看到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前一句话我常常想到,偶尔也跟朋友们谈论几句,说上一些现象,瞎扯几句原因,但很少将这两句话联系在一起。这两句话连在一起效果就不同了。这话是苦的人说的吗?大概是苦的人,但不是最苦的人,最苦的人一般不会觉得太苦,他们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求,吃点苦流点汗他们反而觉得心更安。钱是好东西,他们当然知道,他们当然也想拥有,但他们比较容易满足,不作非分之想,所以有了一点积攒心里就踏实了。
上面提到这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效果,现在就来讨论这个问题。这两句话连起来就显现出了一种不满,就是对付出与得到不均衡的不满,自认为苦的人一般是有一点文化水平的,他们具有一定的思索能力,能说出这两句话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人,这个是必须要承认的,这认知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还是超出一众的,可惜他的苦没能得到他认可的回报,所以有怨气是可以理解的,要说太多的不满也没有,只是未能足愿。如果有怨气发一发还是对的,发过比留在心里强,怨气积累多了会伤身动气的,生活中这样解叹自己是一种正确的举措,凡事不要过多纠结。
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因为钱能生钱,谁也改变不了。当然少部分情况不是没有,个别特例令当别论。李白说,千金散尽还复来,果真这样做也没太大的毛病,毕竟用过的钱才是自己的,过分被钱所累是愚蠢的。在你能挣钱的时候就挣一些,存一些,消费量力而行,不超前、不超能、不攀比、不跟风。不要视金钱如粪土,更不必无厘头的清高,钱是能办事的,一钱逼死英雄汉,这话绝对是有道理的。人生前途都是未知数,唯有当时可把握。中国人的财富观绝大多数是保守的,很多老习惯其实是不恰当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就得改,尤其是这个纺锤的中间大肚子,学不了整个李白,至少也要学得小半个李白,免得让有些专家提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