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
从教之哲学

从教之哲学

作者: 春晓涤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08:10 被阅读10次

    从教之哲学

    知识是可以言传的,是明确知识。想明白的体验是默会的,是默会知识。记忆了的知识,不一定都是理解了的知识。记忆了多少知识,不代表就有了多少能力。理解和运用的过程,是学习主体融入知识、体验知识、"寓居"于知识的过程。理解和运用的过程,才是能力发生、发展、形成、提高的过程。不把自己放在事情里,就不能真正地煅练自己的办事能力。这就是"事上练”。不把学生引入情境里,就不能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是"境中学"。"事"就是"境",生活中要办的事是真境。课堂上可以引入"假"事,让学生在一种假设的情境中来学习课堂上所做的事,不都是情境。学生忘我地寓居在知识里,才算有了真的情境。有教育意义的真事,一旦发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情境。如何处理这件事,就是如何利用教育情境。不一样的学生,应有不一样的要求,不一样的学生 , 应有不一样的“问”。对不一样的学生实施一样的教育,就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教育的情怀,就是面对学生的时候,眼前是一群各有个性的人,而不是简单地把一个班的学生看作一群人。教师上课,是“讲自己”还是“练学生”。    ——决定了教师是强迫着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学,  还是教师要适应着学生的心理来教。学生们都有无比丰富的心灵世界。每一个人都好比一座冰山,给人看到的“表现”只是浮在水面上的一角,而隐在水下的才是更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常常轻率地根据学生的某种“表现”来评判学生。学生上课沉闷了,我们就断定这些学生学习态不端正,并以此为我们不认真教找借口。真的是那样吗?如果不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就永远无法真正的了解学生,就永远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灵的困惑。学生渴望激励,我们给了吗?学生渴望在展示中得到自信,我们帮他们创造机会了吗?一个完整的人格,由先天赋予的性格与后天所习得的哲学共同组成。假如不把哲学之根扎稳扎深,那么人格之树终究将难以枝繁叶茂。1、能将考验当做最好的成长机会的人,以及能将人生视作升华心灵之旅,磨练灵魂之所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获取丰厚的收获,并给周围的群众带来无尽的幸福。2、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人生旅途中,人能否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3、人生唯一不灭之物就是灵魂。"考验"是修炼灵魂的最好机会。4、当我们心存善念的时候,将化作一股善的力量,并给我们带来善的结果。5、动机至善,私心了无。通过改变"念头”来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1、活在这个世上的使命,就是让自己坚强起来。2、在别人眼里,你永远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重要。3、只要有梦,且心不死,一切都有可能!4、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悲观至极便是达观。5、江湖不在外面,它在每个人的心中。6、 人活着是没有意义的,但你必须为自己赋予一个意义,并为之努力奋  爱岗就是行善  敬业便是积德人品    是教师的第一个 教材教者将自己揉碎,是一次重生。将自己揉碎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长出无数个伸向四面八方的触角。用这些触角去感知来自听课者的各种信息。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对知识内容进行最科学最及时的重新组合。于是精彩就在这样的瞬息间产生了,达成了讲课者与听者之间的心灵共鸣。学习者将学到内容揉碎,就是把其中的线索一条条的理清。将所听的内容揉碎,就是把其中的线索与自己所拥有的线索深度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嫁接,实现思想的飞跃,实现能力的提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教之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ne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