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谈西游记

谈西游记

作者: tumbleweed | 来源:发表于2020-03-05 17:50 被阅读0次

    暑假开始,按老师的规定,小孩一天天捧着西游,磕磕巴巴读。有时走来我身边,问东问西。她走了去玩,搞的我好奇得欲罢不能,又找出西游记读了读。

    我不懂老师是怎么想的,让孩子读西游记。按照胡适、鲁迅那一代所做的结论,西游记就是从佛家拿些话题,从道家拿些话题,从儒家拿些话题,很通俗,如同猴子学人作揖行礼,通篇只是好玩,没什么宏大的主旨。

    这一点风格在孙大圣的老师——菩提祖师身上表现的很充分,他的名字叫菩提,似乎是佛,居所环境似乎是道观,言谈举止又有儒的影子。

    孙猴子刚进他门下的时候,没学什么本领,每天帮着师兄们砍柴挑水。在古人的求道历程里,这个阶段叫做“俟”,也就是等着见面的意思。孙猴子这样等了多长时间呢?7年。老师7年没有想起他来。要是普通人,就会产生很多想法,老师有没有本事啊,是不是不愿意教我啊,在这个阶真正求道的人根本接触不到道,只能做到清心寡欲,戒除无名的烦恼,安心等待。西游记里师徒四人里沙师弟本领最小,所以他叫悟净,就是指这个阶段。

    后来孙猴子识破老师给出的暗语,半夜走进老师的内庭,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学会了72般变化、筋斗云,这样他就到达了求道的第二阶段,古人将这个阶段称为“事”。到达这个阶段的人,已经进入道门,他们与“道”的关系,如子与父母、臣与君、徒弟与师傅。在这个阶段,不仅要恭敬,还要能不犯错、少犯错。比如孝敬父母,不仅要恭敬,还要把父母交给你的事情办好,把你学到的用到很多很多地方上。因此这个阶段是长本领、长学问的阶段。西游记里猪八戒的本领仅次于孙猴子,所以他叫悟能,大概是指他处在孙猴子求道时的这个阶段。

    西游记到此,孙猴子就离开老师了。菩提祖师跟猴子说你不能在我这儿学习了,剩下的路你只能自己走,找了个茬就把猴子赶走了。孙猴子很不愿意,想要留在师傅身边报答他,但师傅没有答应。古人把菩提祖师逼迫孙猴子自己走的这个阶段叫做“知”,这个知不是“知识”的知,古人所谓的“知”强调的是和人生结为一体,是知州、知县的知,有“本分”在此,将自身投入的意思在里面。假如“事天”意味着有个“天”在我面前的话,我每日恭敬而无错地对待它,那么“知天”就意味着“天”成为了我的一部分,和我成为一体 。这个阶段的人需要放空自己,忘记很多外在的限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状态。菩提祖师期望猴子找到这个境界,因此给孙猴子起名叫悟空。孔子曾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这不是说他五十岁时琢磨出了天命是什么,而是他达到了另一个境界,忘记了所谓道,将自身和“天命”合二为一了。

    这第三个阶段是一个由贤入圣的阶段,也是知行合一的阶段,没有老师可以指导陪伴,需要自己去走。因此西游记里师兄弟的三个名字,暗藏了求道的三个阶段,孙猴子走过之前的两个求道阶段,悟净的阶段、悟能的阶段之后,就必然走向悟空的阶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西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oq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