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1182期【学生习作】

第1182期【学生习作】

作者: 三人行语文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2-06-26 10:51 被阅读0次

                    1.宝泉游记

                文/高平三中  张沐阳

          2018年暑假,我与父母一行三人前往河南宝泉游玩。

            时值雨季,细雨濛濛,悄无声息地从空落下,宛如蚕娘吐出的银丝。千万根丝线荡漾在半空中,迷迷漫漫的轻纱披满了整个世界。乃是朱服所言:“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绵绵小雨过后,霎时暖阳升空,晴空万里,空气一片清新之气。

            初到地方,便见一个形象门栏,上有“宝泉”二字。据说古时其中一口泉眼冒出金元宝,且泉水流经千年而不枯竭,故名“宝泉”。后因人心贪欲,金元宝化作大石,变为今日景点——元宝石。

          我们一路北上,见有太行奇观——“中原瀑布群”。飞龙瀑犹如飞龙在天,大展宏图;玉女瀑好似玉女阿娜,风华绝代;双龙瀑河水分为两股,像是双龙腾空,一飞冲天。我犹以惊叹的要数见龙瀑。此瀑又名潭头大瀑布,《象传》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象征德位“大人”已经来到。还未见瀑布,先闻瀑布之声。如叠叠巨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狂风吹过松林!见到两山之间,一泉倾泻而出,突然凉风习习,波涛阵阵。从下向上仰视,一条银龙从千丈青山上向下奔冲而来,其势远比千军万马要宏大得多!由窄至宽,由排排飞流至堆堆白雪,届时,我才真正理解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真正含义。再走近些,我浑身起了鸡皮疙瘩,不再敢前进。这气贯如宏的见龙瀑竟令我畏惧不前!再观旁边山石,齐齐整整,原来,是被这每秒3000立方米流量的见龙瀑所削!真令人惊叹!真气势磅礴!真不可思议!这“中原第一瀑”的称号真当之无愧!

          游罢此地,我们又依次观赏了翡翠海、猿人峰、鱼鳞坝等奇观,感受了水上飞人秀、网红桥的惊险,品尝了美食街的美食。三步一谷,五步一潭,七步一峡,十步一瀑,宝泉真乃人间宝地!

          游到傍晚,夕阳落山,看了手表,忽才发觉归期已晚。

        【师评】这篇游记有三个亮点——

          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作者写道:“三步一谷,五步一潭,七步一峡,十步一瀑,宝泉真乃人间宝地!”但作者却只详写“见龙瀑”,窥一斑而知全豹,带领我们一览宝泉之美景。

          2.红花绿叶,相得益彰。除了正面描写宝泉美景,作者还借助个人感受,从侧面烘托所见之美。

          3.飞虹彩练,表达雅美。文章有“宛如蚕娘吐出的银丝”的妙喻,有“迷迷漫漫的轻纱披满了整个世界”的比拟,有“三步一谷,五步一潭,七步一峡,十步一瀑”的铺排,有“飞龙瀑犹如飞龙在天,大展宏图;玉女瀑好似玉女阿娜,风华绝代”的对称,也有如瀑布悬空的参差错落,更有信手拈来的恰当引用。语言表达,雅致纯美。(点评教师:张永刚)

                  2.烟火人间

              文/北城中学49班    秦宇晨

            红尘世俗的滋味尽是烟火气,平凡得令人心安。

                                      ——题记

          沧笙踏歌,似水流年,一路走来寻寻觅觅,我们所期盼的,其实一直都在身边,只是不曾有人发现。

            已是黄昏,三人沐浴着残阳,漫步于街头。去哪里?不清楚;去干嘛?也不清楚。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抬起头,街道两旁的房子整整齐齐,落日的余晖照在墙上,呈现出一片黄晕。道旁树整齐地立在两边,浓密的树叶的影子映在墙上,像极了一幅唯美的画,一时竟不知该如何用语言去描述它的美。看到这里,心中忽然多了一丝温暖,这是一种羡慕已久,却又说不上来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平凡生活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 我饿了,咱们吃饭去吧?”一句话打破了沉寂。

          “行,我也有点饿了。”纷纷同意之后,便大步向饭店走去。

          进了门,扑鼻而来的便是各种食物融在一起的香味,环顾四周,如此嘈杂的环境下,竟还有空位。赶忙过去坐了下来,“服务员,我们要吃……”此时忽然看到对面坐着一对父子,原本并不在意。突然那位父亲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说道“儿子,十年寒窗只为今日。爸爸没多少文化,不会说太多高级话,就简单祝你高考加油,朝着你的梦想前进吧!”父亲脸上是无比甜蜜的笑容,眼中似乎还有泪珠。儿子一边吃着父亲夹的菜,一边不住地点头……也许,在这平凡的世间,亲情,来自家人的关爱就是我们一直所寻找的。

          食物终于端了上来,三个人立即你争我抢地吃了起来,除了咀嚼的声音,时不时还会传出一句“嗯~这个超好吃,你俩快试试!”又不禁想:在饿时,约三五好友一起共进食物似乎也是在乏味的生活中,用来消遣的不错选择。

          “吃不下了,撑死了”。

          “那走吧,去散散步……”

            再次来到街头,此时已和之前截然不同:四处灯火闪烁,路上不再是白日的忙忙碌碌,这时的人们都过起了慢生活。有围坐在一起吃着烤串喝着啤酒的打工人;有配着音乐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当然也不发手挽着手,甜甜蜜蜜的情侣们……

          走在灯火阑珊处,看着人们有说有笑。突然觉得在平凡的人世间,在忙碌的生活中,忙里偷闲,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竟是如此惬意。这也许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吧?

          我们所希望的,一直以来所寻觅的,原来一直都在身边。做个有心人,我们都可以活在烟火人间。

          【师评】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平凡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里慢慢品味生活的真实。我们想要的写作正是这样的,在寻常文字里记录生活的烟火人间。(点评教师:李平娟)

                3.那段艰难的日子

              文/野川中学101班  王垚佳

          我怎么也忘不了那段日子。

            一次意外的坠落,母亲变得颓废不堪。每当看见母亲只能躺在床上连声叹气时,我几度怀疑那个勤劳能干、每天面带笑容的母亲去哪儿了?为何我每天面对的是满脸惆怅、神情忧郁的母亲?

          那次意外的坠落,使母亲永久的被贴上了“腰椎性骨折”这个标签。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一瞬间似乎腰也弯了,但他又立即挺直了脊梁,因为他知道这个家需要他撑着。可看着烟灰缸里越抽越多的烟头和他勉力的笑容,看着母亲日渐孱弱的身体,我常常跑到无人的地方放声大哭:“老天,你为什么这样无情?”

          在母亲住院的那几天,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像一只被剥夺了灵魂的小鸟,整日被束缚在这无底的牢笼中,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每天唯一能给我灌输一点希望的便是父亲打来的视频电话,可每次与父亲匆匆言语之后,镜头转入的便是身着病号服的母亲,母亲身体虚弱,需要休息,不能和我说太多。我每次也只能听到同一句叮嘱:“我没什么事,你专心学习就好。”其实我知道,这句话是母亲硬撑着说出来的,可是我不想当着母亲的面哭,只能在挂断电话之后偷偷发泄情绪,唯一的倾听者,恐怕也只有这间空荡荡的屋子了。

          马上就要到妈妈做手术的日子了,我的心也不由得紧张起来,除了上课之外,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抱着手机等待父亲的消息。终于,经过几天的苦苦等待,终于在一个下午收到了父亲发来的一条短信:手术很顺利,你母亲很快就可以出院了。字很简短,可我盯着它看的时间却格外的长。直到每一个字反复确认之后,我才舒了一口气,压在心口这么长时间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父母回来之后,母亲仍然郁郁不振。她总觉得她拖累了我和父亲,成为了这个家里的负担。我和父亲也只能尽力想办法让母亲打消这个念头,父亲做陪伴者,我可以做倾听者。父亲每日都陪着母亲做康复训练,一天也不落下;而我每当闲来无事时,便坐在母亲旁边,倾听她的一些心事,就这样,母亲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家庭出现的伤口在慢慢愈合,而我们彼此的心也在慢慢靠近。

            坚持了半年时间,今年的4月份带母亲去复查,当拿到“病情报告书”的那一刻,我差点没激动地跳起来,报告书上说:母亲的状况良好,只要每天按时吃药,坚持做康复训练,恢复的几率是大有可能的。

            这段艰难的日子就像是掉在未干沥青上的石子,经过时光的碾压,深深的刻在了我的生命里。

          这次经历也使我明白了:家人健康才是首位,其余都是锦上添花。

          【师评】生活中的每一个拦路石,都会变成我们成长的垫脚石。你很好地记录了生活中的这段经历,文中的心理描写和对父母的神态与动作描写都表现了你对家人的关心与理解,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成长。(点评教师:崔丽华)

              4.游洪洞大槐树记

                  文/高平三中  李思语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这首童谣,是爸爸提起的。当时,我正在驶往洪洞大槐树的路上。

          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县。一开始,我以为那里只有一棵槐树,可真正踏入时,才发现远远不止于此。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奇特的门。要说门却也不像门,一个凹凸不平的木桩,长着一根根粗细不一的枝条,仿佛被人用手随意地扭在一起,错乱无序,弯过去倒在地上,形成一个拱形,便成了门。奇哉,怪哉。朝门的正中央的里边望去,是块红色的雕牌,题着一个“根”字,悬于石壁之上。那“根”雄劲有力,可奇怪的是捺的尾端向上钩起,倒像是一条迈出的腿,实属有趣,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步入园中后,爸爸请来了一个导游。她身着崇色汉服,声音清脆:“我姓岳,我们现在开始游览吧。”于是,我们一行人开始了旅程。

        “这个地方,全称叫作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一处历史文化遗产地。它的历史溯源很久远,这就涉及到了‘寻根祭祖’。”岳姐平静地讲述着。走过根字雕,穿过人群,我们来到了一面庞大的环形石壁浮雕。“话从北宋开始说起。当时正值灾荒,粮食稀缺,加上连年战争,这天灾人祸造成了我国南方物资困难,人烟稀少。当时,山西人数较多,而又处在动乱的边境,便有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有计划地一次大移民,之后又进行了多次。而这幅石壁浮雕就是刻画的当年场景。”

          我抬头仔细端详。浮壁高两米,内容丰富,又不失精雕细刻。画中,有年岁已高,满脸皱纹沟壑的老母亲,与跪在地上的儿子抱头痛哭,脸上浮现的是酸楚与不舍;有打着包袱,准备迁移的百姓;引人注目的,是一群白姓,围在一个老者周围,老者手中拿着的,是一根槐枝,口中似乎在讲着什么。想必,他是说:“父老乡亲们,等我们移民后,就天各一分了。那时,这根槐枝长成槐树,它就是我们的约定。槐根在哪里,我们的祖先就在哪里!”听着这番话,百姓的脸上满是不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槐树吧!”岳姐说。时隔百年这棵槐树竟还存在,令我万分激动,想要一睹祖先的约定信物。走近槐树,高大而茂盛。虬劲的树枝上,绿叶成荫,祈福的红带随风飘扬。虽它已是第三代槐树,但这约定,百年不衰,繁茂依旧,成为了无数家族,无数中华儿女祖先的见证。

          望着大槐树,岳姐又绕回到了大门处的那幅根字雕,“那是张仃先生亲手雕刻得。它的内涵丰富,既蕴含了中华儿女的根源祖先所在,也像一个行走的人,象征无数的中华儿女为国担责,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姓化为何,这里永远是我们的根,是见证中华儿女伟大精神的骄傲!

          出走于洪洞,心系着槐根。身体里流淌的是祖先的血液,心中传承的舍小家,取大义的中华魂。

        【师评】文章从歌谣写起,引人入胜;接着详细地叙写了游览洪洞的过程,特别写了“大槐树”,蕴含了深深的乡土情怀。(点评教师:张永刚)

                5.鞋摊小,天地大

              文/高平六中46班  张苏豪

          离姥姥家不远处的丁字口,有一处不起眼的补鞋摊——小小白帆布上,锃亮的锉刀,几张磨砂,还有一大堆零件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

            摊主是个年轻人,就坐在地摊布上,手里常常捧着没有读完的杂志。

          “喂,小哥,能补高跟鞋不?”一个女人略显着急地询问。

          年轻人打量了一下鞋子:“可以,脱下来吧。”

          女人当即脱下那断了后跟的高跟鞋,递给了年轻人。

          “那边有垫子,坐下等会。”他看出了女人的匆忙,示意她很快的。

          年轻人拿起鞋仔细端量,先给断处淋了些水:“用凝胶糊还是烘培箱?”女人从手表上回过神来,作为外行只是让年轻人随便,快点就好。他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心想:用箱子吧,又快而且高度容易掌握一样了。随即在断根处抹上一层透明胶质,仔细铺平的每一个角落,联合之后用木尺对比了一下另一只鞋的高度,拿起磨砂磨平了凸显的部分然后放入了烘培箱。女人知道不急后,随意浏览着他的鞋摊:嗯,工具简朴。唉?他自己的两只鞋怎么一大一小的?

          “好了。”年轻人把鞋递过来,女人这才回过神来。

          “多少钱?”

          “一块。”

        “好的好的,小哥,钱放这了。”女人麻利地穿好鞋,轻轻跺了跺脚,满意地离开了。

          “慢走——”

          一整天,很少见年轻人站起身来。

          后来,我好奇的问了姥姥,才知道了补鞋人的来历。原来啊,他叫曾平。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长大后两脚天生畸形,走路不是很方便,国家曾经给他补助,他拒绝了,此后艰难攀路四处拜师学艺,最后学到一手补鞋的手艺。曾经有人看他可怜,想在补鞋时顺便多给他一些钱,他也是婉言谢绝,别人骂他傻,他只是说“我不想成为社会的累赘。”曾平看淡了自己的生活,但是不想看轻自己的生命价值。

          鞋摊很小,方寸之间仅容一人;鞋摊很大,博然意志感动千人。

        【师评】:一处小小的鞋摊,一个平凡的补鞋匠,却生长出一份不凡的倔强,张扬着生命的价值。(点评教师:郭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182期【学生习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ow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