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官员的洁身自好、廉洁奉公,那便绕不开一句历史上的名言:“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不知”。而它,则是出自于东汉名臣杨震之嘴。
杨震,字伯起,出身于弘农杨氏,为隐士杨宝之子。少年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
杨震为人廉洁奉公,做事能力出众,仕途一路顺畅,最后位居太尉。东汉时的太尉,掌控全国的军事大权,那是比明代首辅还要吃香。
这句话,则是出于其仕途辉煌之时。《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记载:
杨震前往郡府,路过昌邑。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即秀才,因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的讳,所以改称茂才),正担任昌邑县主官。听说将自己引入官场的恩主杨震,到了自己地盘,王密立即去看望杨震;晚上又悄悄给杨震,送来金十斤。
杨震拒而不纳,说道:“我们是老朋友,可我怎么感觉不是那么回事。我,很了解你,你却不了解你的这个老朋友,压根就不明白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密愣了愣,还没回过味来,以为是杨震担心收钱纳贿之事暴露,名誉受损,赶紧压低声音说:“您老别担心,天黑着呢,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
杨震严肃的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这已经四知了,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一番话说得王密羞愧难当,落荒而逃。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