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几个关键的关口。能不能顺利闯过这些关口,决定了一个人人生层次的不同。都有哪些关口呢?高考关、婚姻关、择业关、创业关等等,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高考关。能不能考上大学,考上一个什么大学,是社会对人进行的第一次筛选和淘汰。
那么生活在古代的曾国藩也面临着这样的关口——科举关。
曾国藩想过科举关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什么弱点呢?智商问题——他的脑袋不灵光。
为什么会如此评价一个千古圣贤呢?
智商问题有一部分来源于遗传,曾国藩的父亲就是一个很笨的人。
这个事情要从曾国藩的爷爷讲起。曾国藩的祖上一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头老百姓,而曾国藩的爷爷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努力置办了一些土地,解决了家族吃喝的问题。
可是在封建社会,大家看中的并不是富足的生活和广饶的土地,而是“官本位”心态的家里有没有名士、有没有朝臣。
因而曾国藩的爷爷一心想让他的儿子——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读出点儿名堂来好求取功名。可惜曾麟书14岁时开始考秀才,整整考了16次,考到40多岁还是没中。
曾国藩儿时曾为父亲久不中举沦为乡里乡亲的笑柄感到十分的苦恼。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等到他开始考取科举之日起,他本人连同他的父亲,一起成为了当地的笑柄。
曾国藩考科举的命运,与他的父亲一模一样。两位在科举的道路上“上阵父子兵”,而曾国藩陪着他的父亲连续五次,全部名落孙山。
此时,这科举仿佛成为了曾国藩一道永远都无法跨越的鸿沟。而曾国藩自己也清晰地认识到,凭借自己的天资想要跃出龙门,可谓难上青天。曾国藩在第六次落榜后,他的范文也“成功”的被评为让大家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为全省示众。这让自尊心极高的曾国藩因此事深感挫败,因而他想到了,一定要改变。
“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工业文章,皆须有次二字灌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要有倔强的的品质。
此时曾国藩的那股子倔强和自尊心帮了他一把。他自己明白,一个没有天资的人想要获得成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而自从他的范文让他成为科举中的“反面网红”后,他便一头扎进书房中,一整年都没有出来过。而他在这一整年一直在反思,自己久久不重甚至沦为反面典型究竟何故?
在这一年的思索中,他终于发现了自己曾经与父亲共同使用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对于考科举无益。他把他的反面文章以及考官说他写的小处出彩、大观不通的评价,反复修改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下一次科举中,曾国藩终于以倒数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他迈入官场的第一张门票。
而随后由于曾国藩在长期摸索中终于找到了应试考试的诀窍,他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得心应手。随后他便一路小跑,终于在28岁的时候中了进士,成为了当时进士中比较年轻的一位成员。
通过曾国藩考科举的故事,我们可以明白3点人生道理:
第一, [endif]在人生道路上很多时候,后天的努力要比天资更重要;
第二, [endif]而在求学、工作的道路上遇到重大的挫折并不一定是坏事,挫折使人成长;
第三, [endif]每个人想要成功,倔强和尚拙,是重要的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