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全书共有五千言八十一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又叫做《道德经》。既有修身养生,又有治国砭时的论述,其内容足以发人深省。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在上者不崇尚贤能之人,使百姓不争夺;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百姓不为强盗,不炫耀贪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惑乱。这样,没有奸诈和贪欲,回归到质朴淳厚的状态,形成纯朴的民风,才能无为而治。老子反对多言,多言即有为,主张不言,不言即无为。
老子主张谦下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的人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因此,近于大道。水,柔静温和,滋养万物,从不争夺,甘于卑下。不争夺,无过失。无私,最终成就了自己。
老子主张柔弱胜刚强。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驱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以弱胜强,以柔克刚。正言若反,重在修身。老子批判剑拔弩的行为。
老子一书围绕治国,论道,修身谈论自己的观点,身处战国这个战乱频繁的年代,老子希望民心纯朴,处事谦和,虚怀若谷,恬淡安宁,被褐怀玉,贵柔戒刚。不仅在那个时代大放异彩,而且造成深远的历史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