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步月
灵感,思想的火花灵感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厚积薄发的一种表现。即使是一瞬间闪现在脑袋里的灵光,也是有原委的。
自从开始日更,每天写什么内容成为了我必须思考的东西。为了写出文章,付出时间和精力是必须的,同时脑袋里的思考也很重要。
最忧愁的是脑袋空空。写不出东西的感觉我想大家都懂,就像小时候作文课上,老师让写篇800字的作文一样,那种搜肠刮肚的拧巴感觉让我记忆犹新。
与之相反,最开心的是什么?是有灵感!灵感来的时候真真是文思如泉涌,刹都刹不住,“下笔如有神”形容的就是这种感觉。拿起手机噼啪噼啪的敲起来,一顺到底。那感觉,畅快!
所以,什么是灵感?
灵感: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刻苦学习和长期实践,积累了经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这是字典给出的解释。
想想近期每日写出的文章,觉得有灵感出现真的太重要了!然而灵感并不是想写作时就能蹦出来,更多的情况是没有灵感,脑袋空白。
高尔基说:灵感常常是在持续和紧张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
深以为然。
现在为了写东西,每天都会对身边的人、出现的事、发生的新闻进行更多的思考。有时候会在一瞬间,脑海里闪现出一点观点,但是却想不出其他的内容,比如例证,比如结尾,所以只能让这个观点存在我的“灵感 碎思”备忘录里,方便以后使用。
要想让灵感出现,我觉得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1、多看。看什么?看书。看什么书?看需要的书。有针对性的看书,效果很强,输入---输出的连贯性很明显。正如海绵汲水一般,多读书的人有源源不断的素材,更宽阔的眼界,更强大的写作动力,更流畅的文笔。
2、多想。想什么?其中一点就是对读过的书进行思考。读书要做读书笔记,如能记录自己的感悟与体验那就更好了。这样在以后重读这本书时,会知道当时的所思所想,也知道自己有没有新的看法与思考。
不仅仅是对读的书进行思考,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进行多思多想。一个人做了一件事,他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我该怎么写他,别人才会知道我写的是他而不是别人?
就像之前的文章《坚持中,离理想越来越近是什么感觉?》被编辑推荐到首页,那篇文章在目前我写过的文章中,阅读量是最高的。当初写那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朋友发的一个动态,突然触动了心底的一根弦,继而一发不可收拾,直接一鼓作气写到底。
3、多写。写什么?可以是文章,也可以是记录,日记,或者感想。可以写在手机里,日记本里,也可以发在写作平台上,甚至是在读书过程中即兴而写的一段话。总之,要把脑袋里的想法实迹化,否则,下一秒它就会消失。
灵感出现后,做什么?
有人说,灵感出现了,当然是写了!不错,确实要写,但不是直接写文章。
1、对灵感进行扩充。先把这个灵感记录下来,能写多少写多少,然后就要以这个点为基础进行扩充,找出类似的例子或者观点,使之更加饱满,更有说服力。
2、对内容进行删改。扩充后这会出现一个问题,只要与之相关的内容都想写进去,而且对于写出来的内容不舍得删减。这样出现的后果就是文章冗杂且没有重点,让读者一脸问号。
之前写过的《为什么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就出现过这类问题,明明是很好的一个灵感,被我写的一塌糊涂。评论区里有一位读者说:就像是杂草丛生的花圃。他这一句话,给我当头棒喝,猛然惊醒梦中人!
从那之后再写文章,定会删减很多,只留关键点。虽然自己写的被删除了很多,但是文章着实变得简炼。发出去的时候心里长呼一口气:即使是全部删完,也不能糊弄读者。
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说:“你有没有才气我不知道,但从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聪明。才华是长久的坚持不懈,接着写吧!”
面对灵感,如果不考虑清楚就下笔,就好像面对一块璞玉,不好好研磨就下刀,有可能毁了它。
写作的技巧太多,我取一瓢饮即可。不怕走弯路,弯路也有美景。只希望可以一直写下去!
我是步月,坚持原创,坚持日更。
希望我的文字可以给你带来小力量!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