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读书
故事三:女儿的“三国”情缘

故事三:女儿的“三国”情缘

作者: 崂山美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21:48 被阅读0次
    故事三:女儿的“三国”情缘


    自从进入初二,学校的迎考大战就拉响了警报,孩子们高度重视,寒暑假不上辅导班的不多,女儿的寒暑假除了学习都给了画画,她也悟到了,这画技就像文火炖猪蹄,功夫到了,肉才香软呢。因此,所谓的假期实际上是名存实亡了。可是,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寻得出走的机会,用春节七天假来个一家三口自由行,便成了这几年的惯例。

    今年定的地点是广州。从北方严冬的凛冽奔向花城盎然的春意,我们卸下的不仅是厚厚的冬装,更是积攒一年的困倦和压力,我们希望女儿也能卸下重重的学习压力,不想作业不想成绩,好好享受旅行的惬意。女儿似乎是勉强答应了,但是提出要带着电子书,因为语文老师要求假期读完《三国演义》的原著。我欣然答应,心里却在说着,等你玩嗨了,哪还能想着读书呀。

    第一站是广州的长隆旅游度假区。虽然已经见惯了景区的游客长龙,可是在野生动物园外遍地的游客过安检的景象还是壮观到人山人海潮起云涌的感觉。漫长的排队过程最是无趣,我只好矫首昂视,东张西望。桉树长得特别高大,树干笔直笔直的没有一点歪斜,像极了北方的电线杆。榕树的树冠层层叠叠茂密成荫,发达的气根跟老爷爷的胡须似蜷曲着、耷拉着。桂花的香气非常浓郁,一阵一阵扑鼻而来,空气里氤氲着各种树木芳草的清香,随风荡漾。游客们倒也享受,并没有过多的喧嚣和浮躁。女儿早已拿出了她的读本,轻轻碰触着,一页一页翻看着,偶尔还长按一下,搜索查找词语的意思。我不禁暗暗慨叹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这可比手捧一本厚厚的大书轻松多了。

    我以为女儿是一时兴起,不会太执着。可是在接下来的几天行程里,吃饭时、休息时,尤其是在广州城里穿梭,频繁地乘坐地铁时,她都手不释卷。手把着列车里的栏杆,腿缠绕在上面的样子像极了动物园里的小考拉,静静地卧在树杈上,旁若无人地呼呼大睡。女儿是旁若无人地读书,这在手机横行人人都是低头族的地铁上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晚上我们去珠江畔看夜景,女儿也许不觉稀奇,香港维多利亚港、法国塞纳河的夜景她是看过的,任凭人群熙攘,霓虹闪烁,她俯身卧在江边的石头栏杆上,借着明亮的灯光又读起书来。江水荡漾,灯火辉煌,游船缓缓地前行,不时传来几声嘹亮的汽笛,光与影交织在女儿的脖颈和脸庞上,像一副油画般静谧安然,泛着光泽。

    女儿读书的投入引起了我的思考。《三国演义》的原著不是那么容易读进去的,社会斗争、兵法韬略、历史风云,这些元素对于大多数女孩子而言并不惹人爱,甚至很多中文系毕业的女老师都坦言读不进去,借着看电视剧了解故事和人物。那么,女儿的兴趣是怎么来的呢?

    我和女儿一起回忆她的“三国”情缘。

    幼儿园的时候,我给她买了一套四大名著的儿童读本,字号比较大,还带着拼音,关键是彩色插图非常漂亮,喜欢画画的女儿可能是爱屋及乌,特别喜欢这套书。尤其是《三国演义》,大将英姿飒爽,战马高大威武的形象是她最爱。这套书带着光盘,那些播音艺术家们充满磁性的声音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常常和女儿一起听,有时候,她也缠着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渐渐地,她就能自己讲了。

    上小学后,我又买了一套《三国演义》的小人书,共60本,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小人书的样子。巴掌大小,黑白插图,图画在上,文字在下。画面内容比较丰富,人物、环境都清晰可见。女儿已经可以独立阅读,闲来无事就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我记得那时晚上散步,女儿就爱讲三国的故事。“吕布戏貂蝉”“赵云救主”、“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她讲得头头是道,就像我们的小老师。

    上初中后,四大名著中只有《水浒》是学生的必读名著,我也没有要求孩子去读《三国演义》的原著,一是学业繁重没有大块的时间,二是我粗浅地认为女孩子没有读它的必要。没曾想,在学业、画画更加忙碌的高一,女儿居然见缝插针地读完了原著,真应了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有感于读书的重要性,我特别想说,以读书为乐的孩子,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充盈的,他们在书中遨游世界,穿梭时空,他们在书中与古人先贤对话,与世间万物交流,他们不会百无聊赖,不会虚度光阴,更不会在虚拟世界网络游戏中迷失自我。

    作为家长,尤其是年轻的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善莫大焉。

    后记:假期归来,老师要求以“假如我是_____”为题,写写你对《三国》人物的理解,女儿的一篇《假如我是小乔》当选优秀范文。又偶然寻到女儿小学时写的读后感,一并附上。

    故事三:女儿的“三国”情缘

    《三国演义》读后感

      (四年级)

    我家里有一套《三国演义》小人书,从六岁到现在,我已经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我喜欢里面的故事和人物,其中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他才华横溢、料事如神,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令我深有感触。

    “舌战群儒”主要讲了诸葛亮去东吴说服孙权等人联合抗曹的故事。他只凭一张嘴,就答复了东吴谋士们很多刁难的问题,他说话头头是道,很了不起。最后,他把孙权等人说服,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和智慧。

    当然,诸葛亮的智慧也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谁知道他在那茅庐里是怎么刻苦钻研,用心体会的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只要一心一意地学,就没有学不会的。我们虽然还小,但如果现在不好好学,就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甚至会到“老大徒伤悲”的地步。同学们呀,我们不用达到诸葛亮那种程度,但也要把该学的东西学好呀!

    不过,也不能学得死记硬背。诸葛亮能舌战群儒,不就是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吗?他不像某些大臣有勇无谋,也不像有些人像个书呆子,他能在各种情况下说出一番大道理,真让我感慨万千啊!

    我想起了李密牛角挂书、欧阳修借书求学、居里夫人逆境求学、江泌照月夜读的故事,古人不知疲倦地读书、学习,我们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故事三:女儿的“三国”情缘

    假如我是小乔

    (高一) 

    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箫佩环。我坐在后院古井旁梳妆,年复一年,我用剩的胭脂把井水染的如花酿般醇香粉红,秋月春风度了,我与姐姐在花间嬉戏玩闹,在城墙看那进城军马,殊不知我们的命运就此改变。

    “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我是小乔,公元199年,周瑜随孙策轻取庐江皖城,思虑弘远、精通音律的王佐之才周郎,便成了我的夫婿。他傲立船头,在数百艋艟中穿梭指挥;他策马纵横,在苍茫沙场上冲锋陷阵;油灯如豆,他在金罗帐中描摹心中的地图。

    一日,我站在城楼,望着西边滚滚而来的烟尘,夕阳的余晖洋洋洒洒,将归来的将士镀上粼粼金粉。他一骑当先,艳红的袍子在狂风中肆意漫卷翻飞,他含着希望与自信的笑意,仿佛能荡平山川。

    下马入帐,我替他解下汗水与血水浸透的内甲,怜惜地看着他身上的道道伤痕,他那时意气风发:“打下秣陵、湖孰、江乘,占曲阿、寻阳、沙羡,今安守巴丘,战舰数百,步兵上万,吾主公霸业可成矣!”我看着他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心中无限敬佩。

    后来,开拓江左,他殚精竭虑;联刘抗曹,他运筹帷幄。一日,他面带怒色,走向帐中,眉头紧锁,拳头紧握,“此人绝不可留,我决意斩之。”我听闻一时瑜亮之说,却不敢妄加猜测,心中的绣线划破了手,我担忧地望着他。

    此时江边军士皆捆扎着箭,满载兵器的车鱼贯回城,青布幔的战船半掩在氤氲的雾气中,岸边的孔明羽扇轻摇,为他的诡谲小计而自豪吗?我深知他的忧虑,他的如临大敌,我望向蓝灰色的雾霭重重的远方。

    战后,在油江口,我再次看见他,却是一幅狼狈的模样,面颊消瘦,愁容不展,左臂的箭疮汩汩流着暗沉的血。他狠狠地将汤药往地上掷去,“不杀死诸葛村夫,难解我心中怨气!”我从屏后奔出,侍奉他躺好,“周郎,你与诸葛先生各受其禄,各事其主,忠心耿耿,哪里分得高下一二之说,即生瑜亮,高人一筹又何妨?”他发出一声喟叹,“连你也认为我不比他吗?”他埋头查找着兵书,思索着御敌之策。听着帐外三更的打更声,我默然,看着他的努力、不甘与坚强,却又担忧不已。

    我站在营门,送他最后一程。猎猎的秋风吹拂着寂寥的心,单薄的白衣沁着刺骨的寒。黄纸灼灼燃烧,焦黑的碎纸化作纷飞的纸鸢,飘舞的白练遮住漫天繁星。我想随之去了,但又觉得不能。

    斯人已逝,在天下人的谈笑里,谁又想过他也曾是一代英杰?随军十二载,深知他的恐怕只有我。燃尽一生辅佐霸业,开拓江左联刘抗曹。他忠义,他留下芳名,留下遗孤,却也留下教训。人生在世,命运多舛,何不多些宽广,多些豁达?

    星宇廖廓,我孑然一身,立于这苍茫天地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三:女儿的“三国”情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ws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