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的秋天,我以为唯有一个“赏”字才够贴切。

小城地处西北边陲,中秋一过,基本也就到了穿棉的季节。
杨柳树叶都还绿着,风却来了。偶有零星落叶随风而下,好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精灵,金黄的,淡黄的,黄绿相间的,还绿着的,翻转着,飘飘然,如蝇浴火般扑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在高处待得太久,自由的太久便渴望回归。于是就挨挨挤挤,安安静静的躺在草丛中或者人行道上,沐浴着阳光,也享受着路人的青睐。或许,它们也在彼此打着招呼:“嗨,你来了。”
一位极性情的女子正巧路过,随手拾起一片来,迎着阳光细细的欣赏,品味,拍照,写几句随性的感悟,将其发在朋友圈,引一片围观,极自然的现象便被引逗出各种回味。再将它带回家小心的夹在书页间。将这秋的韵味,秋的艳丽精心的保留下来。
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色彩,每种色彩都有它独特的风景,秋天的色彩最为极致。以前怎么竟没注意到秋日的天空原是最澄净的,秋阳也最钟情蓝天,是那种让人看了就想要深深融入的蓝,连云朵也是轻纱似的,淡淡的晾晒在头顶的某一处。
早晨是热闹的,无论春夏秋冬。赶着上班的汽车、电瓶车、摩托车和赶着上学的学生都匆匆而行,太阳从马路的尽头升起来,鲜艳的红,忽然就变得刺眼了,闪着金光从树的空隙中透射过来,让你猝不及防,当你想起移开眼睛的时候,眼前就只是一些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儿了。

在玉门的飞禽中,麻雀算是主旋律,在楼檐处,在树丛中,不等天亮就叽叽喳喳的鸣叫着,也来凑些热闹。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麻雀们也日复一日的不再那么惧怕人类了,你可以走近一点儿细细观察,它们其实也长得挺俊,圆圆的小脑袋,黑黑的小眼睛,白白的脸上两坨小黑脸蛋儿也是被这经年的西北风吹的吧,倒也惹人怜爱。黑灰相间的羽毛浓密地包裹着它小小的身体,还不忘戴上一条时髦的白围巾,怪不得不怕冷,能在这严寒的西北越冬。
刚洒过水的路面湿漉漉的,更增添了几分秋凉。早晚是一定要穿厚的,而中午的阳光还很烈。“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就是这个季节的西北。早晨越是冷的厉害,中午就会越热,室内外温差较大,人最容易感冒。这个季节的感冒也是很有特点的,先是嗓子不舒服,并没有其它症状,一晚过去,嗓子就变了音。此时生意最好的要数各种诊所了,几乎排队候诊,收费也是参差不齐,并且绝不讲价。有几十元钱吃个药就好的,也有花几千块钱还越重的,全在医者的良心和医术。
乡村的色彩更是丰富,雪白的院墙,硬化的场院,门前堆满着金黄的玉米和籽粒饱满,印着花纹的葵花籽;田野里各种各样,各种颜色的花,结了种,也收拢来,择捡的干干净净,装袋待售。
一袋袋紫色,黄色的洋葱,乘坐着集装箱似的大卡车被运往祖国的大江南北,先进的交通把中国乃至世界变成了巨大的“地球村”,公路,铁路,高铁,航空,航海,各种交通线路四通八达,无所不往,甘肃成了世界的甘肃,玉门也成了世界的玉门。曾记否?疫情期间,支援武汉,玉门的洋葱也是被点了名的。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真是一位极高明的画师,就那么在画卷上随意地勾勒几笔,便足够你好好回味一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