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而“爱”则是自律的原动力。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关于爱的研究是心理学界最艰难地课题之一。在这一部分, 作者主要从爱的定义、爱的误解、爱的体现和爱的实现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一 爱的定义
爱分成许多种,如:肉体之爱、手足之爱、精神之爱、完美的爱、不完美的爱。作者就所有爱的形式给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关于爱的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要素:
首先,“心智成熟”这个字眼,可能会使人联想到宗教意义上的爱,但此定义并非来自于宗教性思维,而是来自心理治疗临床经验,也包括作者多年的自我反省。爱与不爱的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
第三,真正意义的爱,即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我们推动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强化自身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
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
梅小七‖“你到底爱不爱我?”答案就藏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二 爱的误解
爱是什么?这是个常见又深奥的话题,古往今来有过各种荒谬的认识,作者列举并阐述了关于爱的七种误解:
(一)陷入情网
关于爱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男女恋爱,尤其把坠入情网当成爱,或者说,坠入情网起码是爱的体现。
之所以坠入情网不是爱,是因为首先,坠入情网通常涉及与性有关的欲望。其次,坠入情网的爱不会持续太久。坠入情网只能使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发生暂时性的崩溃。而真正的爱,是自我界限的扩充而且不会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结果。坠入情网唯一的好处是消除寂寞,即便经由婚姻,使这一功用得以延长,也无助于心智成熟。
坠入情网不是爱,那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性的需求和外在性的刺激,产生的典型生理和心理反应,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或者说,坠入情网是人类基因对于人类理性的征服,使我们心甘情愿坠入婚姻陷阱。
(二)浪漫爱情的神话
坠入情网,可以造成“爱的永恒”这一幻觉,这一事实推动了婚姻和家庭的运转。这一幻觉的起源,多半来自童话式的浪漫爱情。事实是:我们把初恋时爱的感觉,当成“永恒的爱”,这是一种错觉、一种误会,数不清的人陶醉于神话营造的虚假氛围中,只想成为爱情的奴隶,到头来发现只是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假象中,现实生活与浪漫爱情,往往相去十万八千里。
(三)自我界限
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的联系。
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迫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都献给对方,心理学家把这样的激情状态,称为“精神贯注”。我们关注的对象,正是我们所爱的人或事物。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贯注的境界里,自我界限开始延伸。
恋爱和性交的“自我界限”暂时消失,可使我们向对方做出承诺,而真正的爱可能由此产生。恋爱本身和坠入情网都不是爱,但却是爱伟大而神奇的布局的一部分。
(四)依赖性
将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也是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
当然我们要区分病态的依赖和通常对于依赖的渴望。不管我们看起来多么强大,从内心深处,都有过依赖他人的渴望。心理健康者承认这种感觉的合理性,却不会让它控制自己的生活。假如它牢牢控制我们的一言一行,控制我们一切的感受和需要,那么他就不是单纯的渴望,而会成为过分依赖的心理问题。
因过分依赖而引起的心理障碍,心理学家称为“消极性依赖人格障碍”,在所有心理障碍现象中,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他们寂寞而孤独;他们不能够突破自我界限,其人生价值有赖于同别人的情感关系;他们不在乎依赖的对象是谁,只要有人可以依赖,就心满意足;他们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来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他们缺乏真正的爱,过分强烈的依赖感,多来源于童年时期--患者父母缺乏爱的能力,且将不幸延续给下一代;过分依赖与心智成熟无关。他们渴望快乐和享受,却不关心自己的心智成熟,也不关心别人的心智成熟。
(五)精神贯注
不关心心智的成熟,就不能带来任何滋养以及任何形式的“精神贯注”,爱的对象不仅是人,也可能是无生命的事物或者活动,譬如嗜好和兴趣。以本章对爱的定义,我们爱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人类,只有人类的心灵才有进步和成长的能力。
如果我们丧失了爱人的能力,就有可能把情感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却以为照样能培养出真正的爱。比如,有人把全部感情,集中在一条宠物小狗身,它们表现乖巧、任人摆弄,我们看中的是宠物对我们的的依赖性。同样母亲把孩子永远当成婴儿来爱,同样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而若是某人和我们相处,局面就不同了,我们必须容许他(她)有独立的思维和意志,因为真正的额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有独立的人格。
真正的爱的滋养,远比一般意义上的抚养复杂得多。哺育心智成熟的过程,与出自动物本能的引导不同。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为肉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六)自我牺牲
不合理的给予以及破坏性的滋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给与者以“爱”做幌子,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心智的成熟当一回事。
我们真心去爱一个人,是因为我们需要去爱别人; 我们生儿育女,是因为我们自己想要孩子;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在于我们渴望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为完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是自我完善,当然自私与否不是判断爱的标准,唯一的判断标准是: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爱。
(七)爱的感觉
爱的感觉与精神贯注密不可分。精神贯注和真正的爱容易混淆,但仍有显著区别。
首先,精神贯注的对象,不一定是有生命的事物;其次,对某种事物产生精神贯注的人,未必会重视其心智成熟;第三,精神贯注可能与智慧和责任无关;最后,精神贯注随时可能消失,换句话说就是生命力
真正的爱,须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爱的对象成长,就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甚至是自我牺牲,不然爱的愿望就会落空,唯有真正投入和奉献,才是实现爱的最有效是的方式。
梅小七‖“你到底爱不爱我?”答案就藏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三 爱的体现形式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说过:“如果用现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个人爱的意愿,我们就会发现,爱的意愿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关注,为了完成医院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就是关注的努力。我们要让头脑清醒,让心智健全,这是体现关注的基本要素。”
体现关注,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作者分别阐述了“接受着的倾听模式”和“给与者的倾听模式”。
倾听是表达关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其他形式的关注同样重要,尤其是对孩子而言,比如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各种关注(包括用心倾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必须在孩子身上花足够多的时间。
作者举了一个说话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6岁小孩的例子,来阐述用心倾听的意义。对于这种情形,父母最关键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听与不听之间,做出当前的选择,找到最佳平衡点,尽可能满足孩子需求。而这种“平衡点“很难掌握。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他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真正的倾听,不论是件多么短暂,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首先他要求倾听者全神贯注,其次,把注意力放到六岁孩子的讲话上,付出的努力甚至多于倾听一次演说。
但如果你愿意这样做,首先,证明你能够证明你能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其次,孩子感受到的尊重越多,他们有价值的表达也就越多;第三,对孩子倾听越多,就越是能意识到:在无数的停顿、重复、结巴,乃至有着某种口音的唠叨中,孩子确实说出了有价值的东西。真正倾听孩子的人都会承认,从孩子嘴里,往往能说出最伟大的智慧;第四,对孩子了解越多,就越是愿意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最后,孩子从你那里感受到的尊重,他们就越觉得你把他们看成出色的人,他们更愿意听你的话,并给你同样的尊重。
用心倾听,是以一种爱的行为,而婚姻是其最佳的表达场所。遗憾的是,很多配偶不懂得倾听。
梅小七‖“你到底爱不爱我?”答案就藏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四 如何实现真正的爱
(一)爱是行动
爱需要与懒惰对抗,与恐惧较量。要实现真正的爱,必须付出切实的努力。坚持实现自我完善,是爱的基本前提,这就如同我们必须多走一段路,才可以逐步对抗与生俱来的惰性,抵御因恐惧而产生的排斥心理。因此,真正的爱一定需要努力和勇气。
(二)爱的自律
自律的力量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一种意愿。
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子自我约束,以此促进对方心智的成熟。
爱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感情,必须适当的约束。真正的爱需要自我完善,需要付出必要的精力,而我们精力总归有限,不可能疯狂的去爱每个人。
广博自由的爱是一种理想,很少有人能实现这种理想。很少有人能充分的自律,因此就难以在家庭内外都拥有以爱为基础的健康的情感关系。
(三)爱的独立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是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很多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由此导致身心的痛苦乃至疾病。作者引用了纪伯伦的一首育儿诗来阐明父母与子女的独立性。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作者同样引用纪伯伦的诗句来阐述婚姻中”寂寞的智慧“:
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
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中间舞动。
彼此相爱,但不要制造爱的枷锁,
在你们灵魂的两岸之间,让爱成为涌动的海洋。
倒满彼此的酒杯,但不可只从一个杯子啜饮,
分享你们的面包,但不可只把同一块面包享用。
一起欢笑,载歌载舞,
但容许对方的独处,
就像琵琶的弦,
虽然在同一首音乐中颤动,
然而你是你,我是我,彼此独立。
交出你的心灵,但不是由对方保管,
因为惟有生命之手,才能容纳你的心灵。
站在一起,却不可太过接近,
君不见,寺庙的梁柱各自耸立,
橡树与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
(四)爱的勇气
爱,需要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面对,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心智的成熟(即爱的实质)需要勇气,也需要冒险,包括:死亡的风险、独立的风险、承诺的风险、冲突的风险。
1,死亡的危险
完整意义的人生,势必伴随着痛苦,其中最大的痛苦之一,就是面对心爱之人或心爱之物的死亡。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地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不敢正视死亡,就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无法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万物永远处在变化中,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肯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永远无法体味生命宏大的意义。
2,独立的风险
我们一生要经历数以千记乃至百万计的风险,而风险最大的就是自我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和清醒。
心智的成熟,除了爱和自我完善,除了突破自我界限并将自我延伸到新的领域,还需要自尊自爱。首先,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表现,其次,心智的成熟,除了自我完善的意愿,还需要强烈的安全感,安全感源自父母的爱。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获得自由自在,且使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
3,承诺的风险
做出承诺,是真正的爱的基石之一;做出承诺能给一个人带来安全感。
不知道如何实现精神贯注,也不愿意做出承诺,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消极性人格障碍者不愿做出承诺,甚至上丧失了承诺的能力,他们并不是害怕承诺的风险,而是可能完全不知道如何做出承诺。他们可能在童年时,就未曾从父母那里得到过爱,,也没得到过父母的承诺,所以知道长大成人,也从未曾有过承诺的体验。关于这一点,作者详细阐述了对27岁的性冷淡患者的治疗过程。
4,冲突的风险
爱的最大风险之一,就是以谦逊的态度行使权利,这种行为最普遍的结果是爱的冲突。当我们与某人发生冲突, 实质是在告诉对方:”我是对的你是错的“。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凡是给你冲突, 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真心爱别人, 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富有爱心的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以对方爱的指导。要解决这一困境,那么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自我反省的前提之一就是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正如14世纪一个英国僧侣说:”诚实和谦虚,意味着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诚实和谦虚。”
父母爱他们的子女,必须指出孩子的错误,而且要采取谨慎、积极的态度,他们也要允许子女提出自己的问题。
夫妻双方要成就美满的额婚姻,也要敢于直面冲突和矛盾,彼此成为最好的批评者和建议者。
友谊需以爱为出发点,适当的指责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这样,才能成功构建持久的人际关系,否则,友谊势必带有“失败、脆弱、浅薄”的典型特征。
梅小七‖“你到底爱不爱我?”答案就藏在《少有人走的路》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