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和阿袁

作者: 心理咨询师晓鱼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23:12 被阅读5次

    王安忆是我自小熟悉的作家,从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始。但那些作品带来的触动,如风过耳,没有太多的痕迹。直到《长恨歌》。这是她96年的作品,虽有茅盾文学奖的加持,但自己总未有足够的耐心,一字一句读完。在开始冗长的,对上海日常,比如弄堂,屋檐,鸽群,流言等繁复的描述,就阻挡了阅读的耐心。快餐文化搞坏了我的胃。直到前两日,闺蜜直接给我买了一本《长恨歌》。

    两日里,心随着那个叫王琦瑶的女人,沉浸在上海往事。一个女人的史诗,一个城市的变迁,一段历史的沉浮。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是多么微渺,一粒尘,一颗沙。王琦瑶是上海女人的魂。永远现实,永远活在当下。满足于造物主设定的性别,锦衣华服,要被欣赏,要被怜爱。不是被动的等,而是一种被动的姿态而已。她们才是一切的主导者。精明,世故,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们是精致的,玲珑剔透,头发,妆容,衣服,配饰,无一不精致,买菜做饭,一盘炒青菜从配色到用什么盘子盛放,都来不得半点马虎。感情拿出到少,能得到多少,都算计得清清爽爽。她们懂男人,比大部分男人更懂得男人。她们也是识相的,冷眼旁观,应得的不应得的,能得的不能得的,绝对拎得清,吃相绝不会难看。和王琦瑶们相比,大多的女人,真是糟污了女性这个性别,不修边幅,粗糙邋遢,对生活的感知是迟钝的,对美的感知是麻木的,一样的围着锅台,却时时哀怨着做女人的不幸和难处。

    很多人拿王安忆和张爱玲比,都是写上海女性,怎是笔下如何繁华热闹,烈火烹油,但那种冷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但张爱玲已经离我们太远,让我一下想到,写女性意识,典型女性小说的,就是阿袁。

    一直很喜欢阿袁的小说,她笔下是形形色色的女性知识分子,几乎都是大学的老师。写学院里的女人和女人,女人和男人,把女性曲折幽微的心理描写的入木三分。笔触是刻薄的老道的,又有些小聪明。读起来总是令人会心莞尔。非常女性化的作家,相信男人是不会喜欢她小说的,女人从中能看到自己都不曾意识到,那么细微的自我。女人的友谊,女人的嫉妒,女人的虚荣。

    阿袁小说中的女人,几乎没有地域的标签,但都是女人中的女人。这些知识分子们,她们在阿袁笔下,首先是女人。女性的视角,感知生活,穿衣,打扮,吃喝,玩乐,描述的无一不细致入微,有些模仿红楼梦的影子。

    不过,归根结底,这几个女性作家,哪个身上没有深深烙下《红楼梦》的影子。曹老才是女性文学的祖师爷啊。

相关文章

  • 王安忆和阿袁

    王安忆是我自小熟悉的作家,从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始。但那些作品带来的触动,如风过耳,没有太多的痕迹。直到《长恨歌...

  • 同期俱乐部(Aa)

    小袁和阿坤的对话: “下周六我结婚。”小袁给阿坤递过喜糖和请柬: “哎哟,终于要结婚了啊,还是顶不住压力啊?” “...

  • 第一个  故事

    1 从有记忆起,她就认识袁小川了。 爸爸和袁叔叔是战友,退伍后合开了一家餐馆,袁叔叔当厨师。阿禾出生那年袁叔刚结婚...

  • 值得一读的名著推荐(部分)

    小说类:曹雪芹——《红楼梦》、司马迁——《史记》、鲁迅——《阿Q正传》、老含——《骆驼祥子》巴金——《家》、王安忆...

  • 王安忆没有那么“上海”

    作者:程涵悦。专注学术、文艺和创作,欢迎交流 王安忆,不仅仅是《长恨歌》的作者。 读王安忆,除了张爱玲和《繁花》,...

  • 摘抄:阿袁《烟花》

    叶子的颜色丑且不说——像张爱玲笔下的旧衣裳,那种碎牛肉的黯红,还稀稀拉拉的,生了疮的癞痢头一样。 吃的鱼都是超市里...

  • 我读阿袁

    第一次接触阿袁,因为小说月刊上她的一篇中篇《子在川上》。初次读到这篇小说,有种“惊艳”的感觉。典型的学院派文风,也...

  • 第8章 天珠 (老席长篇奇幻小说《珠玉传奇》第一卷 远古召唤)

    晚上八点,袁启和徐薇准时敲响了阿虎的大门。阿虎忙客气地把他们让进屋里。 袁启熟练地从鞋柜里掏出一双拖鞋递给徐薇,自...

  • 再等我一年,我给你余生可好

    每一天的努力,都会让远方变得更近一点。 我和阿袁,是在微博里认识的。看照片他应该是一个入伍参军的人。 阿袁有着帅帅...

  • 王安忆

    忽然觉得读书是一件极妙的事。 只消半个上午,便走过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几十年。 唏嘘,愕然,满足。 从晨光熹微到阳光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安忆和阿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yl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