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红楼女儿篇(一):探春

红楼女儿篇(一):探春

作者: 独有南山桂花发 | 来源:发表于2017-07-14 20:40 被阅读0次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这是黛玉初进贾府时对探春的第一印象,短短数十字,一位身量高挑,容颜精美,气质文雅却又透着一股英气的古代贵族小姐的形象便出现在我们眼前。不得不说,黛玉看人的眼光是精准的,从后来的故事发展中,确实印证了她对探春的初次评价。一部《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美丽的青年女子的形象,我最钦佩的,不是黛玉,也不是宝钗,而是四春之一中的探春,只因她是众芳中最有理想,最有远见的女子。当然,探春之才也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她的治家之才,比之凤姐,宝钗,也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这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有了最为集中的体现:

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这段话从一个从小锦衣玉食贵族小姐口中道出,着实令人叹服。之后更是实行了“包产到户”的先进管理方式! 可见此女之大才!

      也是在探春管家期间,其生母赵姨娘又在府中小人的撺掇下来为难探春,起因是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没有因其是舅舅而为之徇私多给银两,而是依照府中惯例给了二十两。当被赵姨娘质问时,一向刚强的探春也不禁滚下泪来,但她的那一句:“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却让我们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理想:立一番事业。这在贾府年轻一代的子孙中无疑是独一份的,不用说只知玩乐的贾珍贾琏之流,就连宝玉,也没有这样远大的志向。可是,她终究是一个女子,在那样一个时代,是无法走出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若是她为男子,说不定贾府的衰败会来的更晚一点吧。

      在第七十四回惑奸馋抄检大观园中,探春刚强不屈的个性和卓越的政治眼光更是令人肃然起敬。其实这一回并不是独属探春的章节,但在面临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时,正是与迎春惜春等人的重重对比下,才显示出了她的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当丫鬟入画被搜出了一大包金银锞子和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鞋袜时,主子惜春只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她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遇事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选择自保,甚至主动把入画推出去,何其凉薄!而探春呢?当得知有人来抄检时,凭着敏锐的直觉,她已猜着必有缘故,才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与凤姐的一番言语较量,其言辞之辛辣,态度之强硬,连凤姐那等厉害之人都只能在一旁陪笑。尤其是探春的那段:“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是一番多么多么清醒,多么具有政治眼光的一段话呀!若为男子,入朝为官,必是一代名相!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思想,有才情的奇女子,最终的命运只能是远嫁他乡,但比起她的另外三位姐妹,也算是善终了。而且,凭着她的智慧和才思,说不定会有另一般境遇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女儿篇(一):探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bo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