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农村电影的变迁

农村电影的变迁

作者: 范阳_61bf | 来源:发表于2024-02-24 13:53 被阅读0次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那时候,农村文化生活一是县文工团定期到农村生产大队文艺汇演;二是区电影队巡回到生产大队放电影。

看电影是一件非常奢望的事情,现回忆电影的发展史。

我上小学的时候,记得是,看第一次电影,要到公社一所完校(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要走15里山路,从海拔千米到海拔百米的地方,从家里出发,要一个半小时才能走到,看《毛主席第二次接见红卫兵》的电影两个小时,回家走上坡两个小时,到家已是半夜了。

那时候,是县区公社体制,在75年以前,每个大队一个月可以看一次电影,一个大队大约1300人左右,那时候,放电影一场,大队负责相关工作人员的吃饭住宿,并付片酬7块钱。

第二天,大队安排劳动力负责将发电机放影机送到下一个大队去。

1976年,撤区并社后,公社的范围比原来有所扩大,原来公社有六个大队,并社后,大队在15个左右,大公社自然有了电影队,放电影轮流到生产队去。生产队负责相关工作人员吃饭住宿,付片酬7元钱放一次电影。从此看电影的次数多了,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1970年,我在初中读书,看电影跑到清水坪煤矿,离学校20里路,来回就是40里。心情愉快,没得怨言。

那时农村经常看的电影是:《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斗故事片子。《红旗渠》、《焦裕禄》等农业先进故事片。1976年后,放电影是:《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片子。以后有喜剧片。也是一个月到生产队,轮流坐庄。

80年代农村责任制到劳,家庭收入有所增加。农村家庭,有在做生祝寿,结婚添子,乔迁新居等,为了热闹,东家自费,放电影;企业的会议、公社的会议、学校开学典礼、企业投产开工等,相关单位组织放一场电影。大型企业工会定期组织放电影,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和周边群众业余生活。

到80年代后期,就有私人购买放映机,谁家有喜事谁就请,放电影一场,增加热闹气氛。晚上混混时间,取代赌博打牌。我参加工作后,有很多晚上,去附近(約3里路)的地区煤矿看电影。

在县城,在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票2角钱一张。在地区读中专时,每周六晚上去看一场电影,票价2角。

2000年代,由于电子产品的升级和普及,农村电视机逐步普及,家庭影碟机代替了电影,电影已退农村市场。

现时代,产品升级,立体电影占领了城市市场,票价都是三五十元了。

相关文章

  • 农村变迁

    当家变成家乡的那一刻,预示着我们将成为远行的游子,背起沉重的行李,踏上远去的路,求学或谋生。 临行时,母亲总是会亲...

  • 老家农村的变迁

    我的家乡在湖北襄阳的一个普通农村,属于两条河流(唐河、白河)冲积交汇而成的平原地带,因此,小镇的名字叫双沟,即两条...

  • 外公的诗——农村变迁

    (一) 老屋残墙无影踪,高楼庭院绿荫浓。 农民种地四时乐,机械耕耘五谷丰。 妇幼猎奇开电脑,亲朋问候拨联通。 客来...

  • 四十年变迁,农村的未来

    四十年变迁,农村的未来 画面中,热闹非凡的场面,高楼林立的社区,谁能想象得到四十年前,它那贫穷破烂模样。 今天是农...

  • 电影院的变迁

    从小就喜欢看电影,特别是战斗片和反特片。当然也喜欢看动画片,不过那时候少得可怜,只记得有个《鱼童》,里面的一句“鱼...

  • 焦虑?焦虑!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又有在农村执教的经历,所以对农村父母的思想变迁还是比较了解的。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各家经济条件...

  • 退鬼——农村变迁与沉浮

    1.神秘村庄 八九十年代,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打响改革开放的枪声,即使农村的面貌逐渐发生改变,但是贵州西部中国凉都...

  • 你真的懂孩子的快乐吗?

    岁月变迁,农村的孩子长大了,都进了城。 岁月变迁,城里的孩子长大了,却不知道在哪里快乐! 孩子的快乐,你懂吗? 每...

  • 《李家庄的变迁》一、都是厕所惹的祸

    《李家庄的变迁》是作家赵树理的中篇小说。这部反映抗日前后,山西农村变迁的作品,是作者遵照毛主席关于革命的文艺家和艺...

  • 家 乡 的 变 化

    ——一条农村道路的变迁 今年春节过年,我随同我老公带着孩子回陕北老家——榆林子洲县农村过年。 记得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农村电影的变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co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