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古代史明清近现代史
乾隆朝贪污腐败为什么屡禁不止?

乾隆朝贪污腐败为什么屡禁不止?

作者: 津城沐雨 | 来源:发表于2024-03-27 16:50 被阅读0次

    乾隆朝贪污大案层出不穷,尤其是乾隆中后期,几乎无官不贪。出现如此严重的贪污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下面两个原因,则是贪污横行的助推剂。

    其一,议罪银制度的实施。

    在乾隆朝中期以前,朝廷对贪污处罚还是比较严格的,贪污官员不仅要上缴赃款,还要被发配边疆充当苦差,发配路途遥远,犯人深受其苦,很多发配人员中途就死了,也正是如此,震慑效果比较好。

    然而,乾隆中期以后,和珅担任户部尚书时提出了议罪银制度,也就是犯贪污罪的官员自己缴纳银子,可以代替处罚,议罪银少则十多万两白银,多则几十万两白银。由于议罪银的收入主要进入内务府供给皇室开支,乾隆皇帝很支持这一政策。

    自从议罪银制度实施之后,贪官污吏开始肆无忌惮,毕竟贪污被发现了,大不了就交点钱罢了,不影响升官发财,也不会遭受牢狱之灾,家人也不会受到牵连和连坐,而且交的钱只是贪污钱的一部分罢了。议罪银制度刺激、甚至鼓励了贪腐行为,乾隆中期以后,几乎无官不贪,升官发财彻底绑定到一起。

    其二,宠信大贪官和珅,加剧了官场腐败。

    和珅聪明好学、能诗会画、口齿伶俐,很会揣摩人心拍马屁,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自从乾隆四十年担任御前侍卫后,从此扶摇直上,一年后就升任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很快又升为户部尚书、崇文门税务监督,都是有权有钱的肥缺。

    和珅很会投乾隆皇帝所好,也很会办事,乾隆的七旬大寿、八旬大寿、千叟宴等都是和珅一手操办的。乾隆晚年奢华无度,开支非常大,内务府早就入不敷出,和珅担任崇文门税务监督后,把崇文门税收入内务府,结果内务府钱财很快就充实起来。

    和珅成为乾隆搂钱工具,供应着乾隆的奢华生活,尽管乾隆对和珅的贪腐有所察觉,却仍然选择性失聪,甚至处罚弹劾和珅的大臣,纵容包庇和珅,因为乾隆已经离不开和珅。

    比如,乾隆五十一年,监察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管家刘全,和珅知道后让刘全赶紧把财物藏起来,结果乾隆让查时查无实据,乾隆斥责道;“本欲参劾和珅……故以家人为由,隐约其词,旁敲侧击。”随后将曹锡宝革职留任。

    再比如,乾隆五十五年内阁学士尹壮图揭露吏治腐败“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奏请乾隆皇帝“永停罚银之例”,加大对贪官的打击力度。乾隆皇帝大为不满,让人调查,结果各省督抚在和珅的配合下提前做手脚,在各省查无实据,乾隆认为这是对“乾隆盛世”的毁谤,下令将尹壮图革职留任。

    乾隆对大贪官和珅的宠信,加剧了官员贪腐行为,官场上更是形成上下一气、互相勾结的局面,贪腐大案层出不穷,逐渐侵蚀大清帝国的根基。

    比如,乾隆四十六年的王亶望贪腐大案,乾隆派遣大学士阿桂查办,竟然查出督抚以下200多人参与贪污,牵连甚广,令人咋舌。紧接着又发生闽浙总督陈辉祖侵吞王亶望查抄赃物案、山东国库银亏空案等,每案涉及的金额达到百万两白银以上。乾隆派遣刘墉、钱沣去查办,钱沣排除和珅干扰,发现山东官员逢迎巡抚等高官,“一任县库亏空,扶同弊混”。乾隆后期各地贪腐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贪污流行,积重难返。

    官场风气一旦形成,就会上下勾结、沆瀣一气,形成一连串的靠山、利益链,贪污流行已经是众人皆知、众人皆往的事情,积重难返,也就不好治理了。

    比如,你派遣查贪污的人,也进行了贪污,他还如何查出来贪污?那岂不是自己查自己吗?当大家都这样,一些原本不贪的人也会不以为意,只是大贪小贪而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清廉之气难长存,贪腐之行易于行!

    对此,大家认为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乾隆朝贪污腐败为什么屡禁不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ey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