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和国子监游1

作者: 行走着的记忆 | 来源:发表于2024-04-27 13:31 被阅读0次

顺便,好像成了现阶段每一次外出最常遇到的情况。一整个四月,“顺便”遇到了很多没有计划的美景,“顺便”也让没有计划的日子多了不少的期待,“顺便”虽然打乱了计划,但是却觉得有时候“顺便”的念头也不错。

孔庙大成殿前的串串紫藤花是这次“顺便”成行的目标。而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则是这次“顺便”行程的遇见。

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槐树,高大古老苍劲,本就是阴天,上方的天空在古树的树叶间更显得暗淡。道路两旁排列着一块块整齐的长方形上马石,道路中间不时地经过黄色蓝色的自行车,伴随着几声“叮铃铃”的鸣笛声。熙来攘往的人们或悠闲地行走在路上,或驻足观赏一下上马石的形状,或站在红墙旁边摆着pos。历史的痕迹在现代的潮流中碰撞出一种说不出的和谐与动荡,让人忍不住看了又看。

红墙、绿树、青瓦,虽然没有阳光,可是依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对着它,举着手机,耐心地等待着近前拍照的人离开那一瞬间。旁边走过一个大爷,他说,姑娘,这个胡同要拍一下,拍完胡同,记得拍一下墙上的这个“官书院胡同”标签,这个是现存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了。不拍这个标签,人家都不知道你去哪里旅游了。我笑了笑,嗯了一声,按下手机的快门,记录了下来。大爷一边说着什么一边离开了。

官书院胡同位于东城区北部,孔庙东侧,呈南北走向,北端曲折。全长290米,宽3米。

本来只想在胡同口拍一张照片作罢,但是因为听到大爷的话,忍不住就顺着沥青路面走了进去。一边是红墙,一边是青色墙壁的居民房。

红墙是红的,尽管有补过的痕迹。越往里面走,红墙越残破,靠近尾端的部分红色已经脱落,一片一片的白点,大的小的镶嵌在红色的墙面上,陈旧又衰败。墙上方零星几株草迎风摇动着,顶头上看不清颜色的花儿在苍白的天空下显得灰乎乎的,乍一眼的绿色叶子倒是依旧生气勃勃。

视觉上胡同并没有三米宽,或许因为我本就对尺寸没有概念。脚下的路面并不平整,不知道是不是人不多的时候这里也有车经常经过。红墙消失的地方就是拐弯处了,一边通往外面的马路,有人陆陆续续地走了进来,耳边也不时传来汽车的喇叭声。一边通向一堵墙,墙上大字歪歪扭扭地写着“不通”。

顺着原路返回,去探寻更多的已经发生过的未知。

相关文章

  • 孔庙国子监一游

    纪检办组织中层干部去国子监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古代对官德一直都很有讲究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 孔庙国子监

    初秋时节 蒙蒙细雨 红墙碧瓦 参天古树 千年不变 庄严而肃穆 游走在古人的最高学府 浸入骨髓的千年文化底蕴 敬畏油然而起

  • 孔庙,国子监

    今天下午,我和女儿参观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的孔庙国子监。 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是元明清三代皇帝...

  •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

    北京孔庙坐落是全国规格最高的孔庙,是皇帝祭拜孔子的地方。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大德十年建成(13...

  • 走进孔庙和国子监

    简书日更打卡第四天 说起孔子,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是不认识的,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

  • 曹子玉七十余幅书法艺术作品亮相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12月27日下午,曹子玉书法艺术作品展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开幕。孔庙和国子监作为元明清三代皇家祭孔场所、最高学府和教...

  • 【五律】国子监 孔庙游

    琉璃襄碧树,孔庙满书生。 寒夜三秋苦,功名万里征。 先师游子拜,古柏故人耕。 摆拍三千次,先贤可与行?

  • 北京雍和宫、孔庙和国子监

    每年趁着暑假我都会去北京,也算是和北京结下不解之缘。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去了不少,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天坛、...

  • 初冬偶遇孔庙和国子监

    不知不觉地已经入冬,太阳慵懒地履行着职责,不得不说,正午的阳光相伴,去孔庙和国子监走走也是个不错的想法。说走就走的...

  • 夏日.孔庙国子监

    五游成贤,又逢槐花飘香。时值佳日,拜孔夫子,观礼乐舞,沐儒道风。携友人赏水中荷花,习檐下墨宝。晴空朗日,古树参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庙和国子监游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ja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