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一则消息,说最近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割青毁粮”的现象,为了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多地纷纷打起了“麦田保卫战”。
所谓的“割青毁粮”,就是把刚刚灌浆的青小麦进行收割,当成青储饲料给卖了。其实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粮食主产区前几年就发生过。我记得有人把这件事与资本牵扯到了一起,甚至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惊天大阴谋,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试图以破坏我粮食生产来达到其目的。
有网友说:这是个严肃的问题,一笔简单的经济账,谁要求农民为粮食安全大局负责,谁就应为农民的经济收入负责。从文章中给出的数据来看,一亩地的小麦能卖一千多元钱,而一亩地青苗的价格是小麦的两倍。因此,从经济利益出发,农民们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来说这是个利益为先的时代,农民需要钱来维持生活、供孩子上学、为养老做打算。正如有网友说: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你不能让人饿着肚子谈大局。
农民们抱怨农产品价格太低,城里人嫌米面油太贵,这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我人生的前十五年是在农村度过的。我种过地,交过公粮,深知作为农民的不易。但是目前作为最底层的城市居民,我对物价也有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九八五年我在煤矿当临时工,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为了省钱我和同寝室的小何自己做饭吃,那时候一袋五十斤的面粉才九块钱,买一袋面粉都像割肉一样心疼。如今一袋面粉要一百三四,每天看着渐渐浅去的面袋,心也随之下沉。想想银行卡可怜的余额,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勒紧裤带。
农民抱怨粮食价格低,城市居民又是另一种反应,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我想,除了“市场”的缘故之外,还因为粮食贩子和加工企业。如果像以前那样,由国家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这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有那么多专家教授在研究对付农民的办法,我就不多废话了。
回到开头的问题,我觉得农民的做法没错。既然国家把一切都推向了市场,农民作为土地拥有者,为什么就不能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做出自己的决定呢。粮食安全的重责不应该压在农民身上,毕竟这已经不是那个讲奉献、讲情怀的时代。当今的价值观已不同于教员所在的那个年代,行走在路上的除了白猫就是黑猫……咦,唠叨了半天,我还没有开张呢。唵嘛呢叭咪吽,开张大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