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分享读书的内容之前想谈一下今天开始读书前的状态以及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因为一些事情的忙碌,导致自己到了十点才开始准备看书,而读书时间不得少于30min,读书内容计划是本书(《让创意更有黏性:创意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 奇普·希思&丹·希思著)的第二章,且简书打卡需要在当日23:00前完成,所以时间很紧迫。
也正是因为这种紧迫,使得自己在看书过程中一目十行,眼睛飞速地跳跃寻找着关键点,汲取着最重要的信息,进行记录、总结、分析,以便在最后形成自己的逻辑结构。真的觉得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因着外部压力的存在,在这个方面又有了一种进步。
好,接下来正式谈谈今天读的第二章的内容——“意外:吸引维持注意”。
01 惊讶&兴趣
很多时候,你是否很对惊讶的事情记忆犹新?惊讶的背后是有着持续的兴趣,亦或是被玩坏的噱头?对待惊讶的东西,你是否不可预测?对于一眼望穿的东西,你的兴趣究竟又有多少?
回答了上述问题的答案,也便是这一章的精髓了!事实上,我们会发现:意外会引起大脑的惊讶,我们从而被吸引,但是想要产生维持这种惊讶的兴趣,事情本身就要有内涵,或是被赋予足够的黏性,这样,就有了持续性,也就是一种由意外引起的持续注意。
那么,这里也有一对看似矛盾的对立:惊讶,来源于不可预测;满足,来源于可以后测。所以,如果平衡这对看似矛盾的对立面,是解决从吸引、到维持注意的关键。
02 打破基模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的常识,而众多的常识性思维构成了我们的基模,当这种基模一旦被打破时,我们会给予非常大的关注。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个升级的话,就是打破基模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步一步、分阶段进行,一步一步、带着你的好奇心驶向未知的前方,是一种更为高超的手段。因为时间原因,这一点在这里就不深入展开了。
03好奇心的“缺口理论”
当我们觉得自己的知识出现缺口时,好奇心就会产生,而这种好奇心不因知识的增加而减弱,反而因着知识的增加而反响递增。就好像随着知识的增多,你会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随着对一件事情的精进,你会觉得自己的水平如此之低。
所以,常人谈勇敢,而老子谈:敢于不敢。那么,这种好奇心的“缺口理论”又有怎样的用处呢?其实和基模的运用相似,即一点一点给予,延迟满足。想要引起对方的好奇心,先要确定对方想知道,所以要现给予知识,慢慢地引起好奇心……
好了,今天的书写时间很短,但有了逻辑性,21min,1000,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