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游小园》宋·王淇
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短评:
荼蘼又名酴醾、佛见笑,据说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故苏东坡有诗曰“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在古诗词中,荼靡花仅代表春事的结束,或引申出青春芳华的逝去,并没有带太多的感伤情绪,如吴淑姬词:“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而在现代意义中,荼蘼花又代表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的终结,所以又叫“死亡爱之花”,花语为:末路之美。
也有人认为:荼蘼花就是佛教著作中常提及的彼岸花(曼珠沙华),传说它生长在三途河边,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花香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又说,彼岸花开时无叶,花落后叶生,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总之,在现代文学中,荼蘼身上被赋予了太多悲伤而又神秘的色彩。
回到原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提及的荼蘼并没有深刻的寓意,它的出现和梅花、海棠以及天棘一样,只是代表着时序的更迭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23963/e6a3ffe87071862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