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草药的肾损害作用

中草药的肾损害作用

作者: 蜜糖罐 | 来源:发表于2016-05-27 14:48 被阅读69次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大多数药物在体内吸收后,需经肾小球滤过,近端小管分泌,远程小管重吸收和小管上皮细胞降解等代谢过程排出体外。在这一过程中,肾脏对药物的摄取、转运、蓄积和排出构成了其肾毒副作用的基础。与此同时,药物分子可引起肾组织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亚细胞单位损害及细胞坏死,从而影响肾功能。

    由于「中草药很少有副作用」的片面认知使人们忽略了中草药肾毒性可能存在的事实。近十年来,随着中草药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中草药对肾损害的病例报导也越来越多,在比利时发生了百人以上的因服用马兜铃属草药造成的快速进展性肾间质纤维化的大宗病案。

    引发肾损害的中药

    1.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AA)的中草药

    马兜铃酸是马兜铃科植物中的成份,马兜铃科共包括600多种不同的植物,散布于世界各地。一些中草药如广防己、关木通等也属于这一科。

    由马兜铃酸引发的肾损害的临床表现有低分子的小管性蛋白尿、与肾功能损害不相平行的贫血现象、血压增高、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变化主要为肾小管-间质损害,镜检可见弥漫性肾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或缺失、纤维化区域细胞成分不多、仅有少量成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病变在皮质浅表区最严重。

    2000年5月16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要求制造商避免使用含马兜铃酸的植物;随后,加拿大和英国政府也采取了类似行动。由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在国外文献中被称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 CHN)。

    2.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本品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花,味辛、有大毒。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等病症。雷公藤具有较强的肾毒性,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文献报导雷公藤中毒214例,其中肾损害116例(54.21%);另有19篇文献报导雷公藤中毒317例,其中78例(24.61%)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3.草乌(Aconitum kusnezoffii)

    草乌中的乌头碱毒性极强,内服0.2mg即可中毒,3-4mg可致死,乌头碱吸收后主要由肾及唾液排出,中毒症状有少尿、蛋白尿、肾功能异常等。经对症处理,通常一周后尿量逐渐增多,肾功能恢复。服用草乌时,宜水煎3-4小时以上,以较彻底地破坏乌头碱毒性;应用含有草乌的药酒时,切莫 过量,以免中毒。

    4.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等多种生物碱,通常无明显毒性,但大剂量服用可导致肾脏损害,出现血尿、腰痛、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症状。

    5.除上述的药材外,斑蝥、苍耳子山慈姑、马钱子、丢了棒、牵牛子、马桑果、罂粟壳、天麻、使君子、白花丹、胖大海、鱼胆等中草药近年来也被发现有肾毒性。不过仔细检视这些数据,很明显地显示下列事实:(a)剂量极大,非在一般处方用药范围;(b)是动物试验的结果,与人体临床有相当距离; (c)服用单一药材,与君、臣、佐、使配伍使用有所不同。

    6.中药复方

    引发药物性肾损害的中药复方主要为龙胆泻肝丸,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100多例药物性肾损害数据显示,植物药所致慢性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服用含关木通或青木香的中成药所致,其中以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的病例最多,很可能是因产品中使用了马兜铃科的关木通,而非毛茛科的川木通所致。另一些常用中药复方如导赤散、跌打丸、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八正散、辛夷散、泻白散、疏经活血汤、防己黄耆汤、舒筋立安散、健胃散、肠胃药散、养心宁神丸、人参治嗽丸、运功散、保肺散、川贝枇杷膏等的组成因含有防己、木通、马兜铃等中草药,在使用这些产品前,须明确产品中不包括马兜铃科的植物,以避免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草药的肾损害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qf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