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感恩于一个思想:enjoy it,像孩子一样快乐的享受它的乐趣。不知道为什么,此时脑子里冒出之前朋友圈里看到过的一句话:小孩子才分是非,成年人只谈利弊。我想也许这两者是有关联的,我现在尝试着去分析一下。为什么说要像孩子一样快乐的享受它的乐趣,很明显,这句话的目标对象是我们成年人,也许大人的世界里,远没有儿童时代那么有乐趣,亦或许,我们做事时已经不再关注它的乐趣,只是觉得所做事是需要做的,而事实上已经忽略了事情本身包含的“乐趣”的属性。
感恩这个词是因为,我在跑步过程中,运用这个理念来帮自己弱化跑步过程中的不适感。今天第一次跑的15公里长距离慢跑,这是我跑步第三周,第10次跑步。从最初第一天1公里短距离慢跑配速7分+、大喘气,到3公里、5公里跑配速6分几十秒的跑步过程中内心无数斗争、脑子里不停劝自己放弃放弃以及自己转移注意力、调呼吸等方法去适应,再到现在第三周15公里长距离慢跑配速6分零几秒脑子里已经不再有强烈的斗争的时候,觉得现在大概身体已经适应了跑步的状态,不再对跑步有排异现象了,这样对比之前刚跑时的心理斗争相对也就少了些挑战,总觉得是不是在跑步上应该再有所调整。比如在心里给增大一些难度,保持步频一直不变,或是稍微加快,起码不要比刚跑的几公里慢下来太多:跑10公里以上时,若依然能保持前几公里的步频,说明一个人身体的耐力和跑步时的状态确实不错。嗯,就是这样,在最后5公里时,我觉着自己的跑步姿势还不错,不像前面那个跑着看起来特别劳累,身体很沉重的样子,所以我给自己增加了一个小小的挑战,保持1公里配速6分钟,事实上,即使这样一个小小的目标设置,也并不容易达到,因为按照之前的跑步成绩来看,有多次出现1公里配速6分14秒,或许身体已经适应了6分+的配速,要想保持甚至低于6分10秒的配速,身体也的确会有些反映,身体的不适带动了脑子里又想放松的念头。这个时候告诉自己的大脑:just enjoy it, 享受它,想象跑步 给我带来的美妙的感受,想象我的目标,周末18公里,下周就可以挑战22公里,想象自己马上也可以体验到那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那种突破自我的轻松感,打破脑子里禁锢自我的思维模式,所有的这些,会有多棒! 再看旁边那个父亲故意装作很努力跑步的样子去追赶前面的小男孩,小男孩也咯咯咯笑到不停,我明白,这个小男孩就是在享受跑步啊,我想他一定不会想到跑步能给自己强身健体才去坚持跑,在他眼里,这就是一个游戏,比自己爸爸还要跑的快的游戏。或许这才是跑步应该有的姿态吧,享受而非忍受。嗯,我喜欢这种感觉,做事想放弃时,常常是因为觉得太痛苦太过于煎熬而无法坚持,或许在挑战自我时,just enjoy it,是最高的境界吧。把事情本身当做一场游戏,而非一场较量,也并非是一场竞争,或许他只是一场游戏,一场合作。不妨就把自己的目标作为一场自己设置的游戏,让思想和身体形成合作去适应enjoy it 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