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青灰色欧式二层小洋楼,仅从外观看,除了能感受到老建筑特有的厚重与沧桑,似乎并不起眼。如果不加说明,也许会让人误认为是旧时代某个乡绅或民族资本家在长春的老宅。但这其实是满清末代皇帝溥仪,作为伪满傀儡皇帝时的寝宫辑熙楼,也就是长春伪满皇宫内廷的核心建筑。为了和吉林电视台《天下贡米》摄制组一起拍摄其塔木池忠田的“鸭田米”放鸭过程,在飞到长春后,利用等待吉林电视台摄制组的空闲时间,顺访了这里。这到不算是假公济私,因为其塔木是大清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树立的五块仓官碑的地点之一,通俗地说其塔木就是给清廷提供“皇粮”的地方,仓官碑也就是“皇粮碑”。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起来,其塔木的“鸭田米”都和溥仪具有“家族”渊源。
图1 长春伪满皇宫内廷核心辑熙楼。这里曾经是管理吉林、黑龙江盐务的吉黑榷运局的办公楼
只是与在整个东北境内严格圈定“皇粮”产地,并立“皇粮碑”以彰显皇权尊荣的大清祖先们相比,作为傀儡的溥仪,显然已经风光不再。不但作为内廷的核心建筑,辑熙楼不过是用吉黑榷运局的旧办公楼改建的,而且内部装饰最多也就能大抵相当于土豪、暴发户的水准,远没有了帝王的威仪和排场。如果说辑熙楼还多少带有临时性安排的性质,是日本侵略者急于让溥仪登基,以此为伪满政权披上合法的外衣,那么,日后日本侵略者为溥仪修建的皇宫建筑,也仅仅是大资本家私宅的级别——一切都将溥仪傀儡的本质暴露无疑。既然溥仪仅仅是侵略者身上的一块遮羞布,连“皇宫”都如此“私宅”化,恐怕专设的“皇粮”供应地和“皇粮碑”也就不会有存在的意义了。
图2 辑熙楼里的会客厅装潢也仅及一个土豪、暴发户的规格
虽然溥仪是否有划定产地的“皇粮”荟聚网还来不及考证,但溥仪没有吃过其塔木的鸭田米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到不是傀儡皇帝溥仪,像他的“臣民”一样,连吃大米的权利都没有,而是其塔木鸭田米种植技术的发明人——池忠田那时还没出生呢!对不起,这里和大家开了一个小玩笑,言归正传,在溥仪治下的满洲国,中国老百姓吃大米是违法的,是经济犯!那时其塔木的所有粮食,而不仅仅是大米,恐怕绝大多数都成为了另类的“皇粮”,被“皇军”掠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