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鹿小妮
以前在工厂每天7点开始上班对我来说就是灾难,完全起不来。现在为了不被打扰,每天早晨自然醒,时间不定,然后一杯咖啡或者一杯茶,看着窗外已经升起的太阳开始我的晨读时光,但坦白说我还是喜欢夜晚的安静。
![](https://img.haomeiwen.com/i4438866/f21089597ce93383.png)
最近一直在恶补育儿类的书籍,穿插着也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种类的书籍,作为一个母亲看育儿类的书作用有二,其一可以提前知道孩子下个阶段会出现什么样的敏感期,然后看到“过来人”都是如何应对的,如果能抓住敏感期那就更好了;其二是看完之后才发现的新作用,可以自愈。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内容你会更加清晰的了解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或者伴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然后避开这样的坑,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再被同样的问题困扰。
在读《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的时候,有一段话让我泪流满面,在全家醒来之前我已经哭过一遍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438866/313d32dc8cf55170.png)
书中的大致意思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成为他们的航标,时刻准备好为他们指引方向。大人的问题需要大人去帮助,而不能转身告诉孩子。
回忆起我的童年,我妈非常骄傲的说:“我和我女儿像朋友一样,我们无话不说。”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因为当年的她并不知道和一个孩子无话不说其实并不好。
我妈确实什么都告诉我,比如某个叔叔和某个阿姨婚姻中的事情,于是我在还不懂什么是爱情的时候就知道了什么是婚姻中的背叛。比如她和我爸的婚姻,虽然我听得一字不漏可没有结婚前的我无法理解。
小时候经常被人夸“你家孩子真成熟。”,我长大之后才发现这句夸赞其实特别狠毒,它剥夺了一个孩子本该拥有的懵懂。
大学毕业后了解到心理学中的家庭排位,更加确信了这种“无话不说”其实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孩子顶了其他家庭成员的位置。
每个人的性格缺陷都是来自于童年,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性格问题,比如我自己,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工作,有个相识了十年的朋友到现在还在嘲笑我是个工作狂,直到某天晚上我们聊天,我和他说:“总觉得赚钱让我有安全感,不是卡里的钱给的安全感,而是我确定自己还拥有赚钱能力的那个瞬间带来的安全感。”
不知者不怪,父母已经拼尽了全力把我们托举到他们不曾到达的高度,我们如今才有机会去更正一些问题。
每个人都是用这样绵薄的力量完成了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进化吧。
我是鹿小妮
3岁孩子的90后妈妈
关注我,育儿路上我们一起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