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有车的时候,我总是想象自己自由驾驶,任意驰骋,去往任意想去的地方。可是,伴随丰满理想的总是骨感的现实。
买车之后,由于某些原因,它一直被我停在自家车位上。偶尔,我到负一层去看它一眼,车身上的灰总是比上次又厚了一层,车窗还被放了快速贷款的小卡片。
经过了大半年,我从最初的只敢在车位上启动、前进、后退,已经发展到了可以在车库里自由遛圈了。停车也从最初一头扎进去,变成了方方正正地倒进去。
今天,在我试图倒车进去的时候,一位路过的邻居在旁边驻足观察。我把车停了下来,想让路给她让她先行。热心的邻居反而热情地帮我指挥起来。作为新手小白的我,不知道如何把窗户摇下来,只好支棱着耳朵听着。在邻居的指挥下,我把车方方正正地停进了车位,下车跟邻居道了感谢,邻居还补了一刀:我看你平时不怎么开吧。
其实,没有邻居的指挥,我多尝试几次,也是能够停进去的,在她的指挥下,我反而没有了自己的判断,对于停车技术没有任何进步。
当身边有人在旁边关注的时候,有些人的工作效率会降低。想象一下,客户现场发现了重大bug,客户的高层领导站在机房里盯着进展,负责解决问题的程序员会是什么心情呢?
前几天,我去影院看电影。等待的时候,我在等待区域的大屏幕上玩游戏。一会,有一个小朋友过来围观,在小朋友的注视下,我打中目标的成功率直线下降。过了一会,又过来几个小朋友,我已经一次都打不中了。当时,我脑子里反应出一句话,成功的三要素:一是坚持,二是不要脸,三是坚持不要脸。
当我们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不怕虎的初生牛犊。只是后来,慢慢变成了披着狼皮的羊。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一下,把一群3,5岁的小孩子带进会议室,他们是不分主席台,不分前排后排的,都会捡自己喜欢的位置坐。而如果我们分别观察北方人和南方人开会的情况,会发现北方人是从后往前坐,南方人是从前往后坐。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开townhall meeting时经常发生,每次老板都要重复好几遍:后面两排的人坐到前面来。
小时候看过一本撒切尔夫人的传记,里面说,当撒切尔夫人还是玛格丽特时,父亲对她的教育很严格,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
这跟我们的圣人: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有异曲同工之妙。力争第一,才有可能做到一流,如果没有这样的意愿,那么拿到第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为自己是谁。
你站在舞台中央,只怕别人看不见。
自我,又称为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