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谈刺死辱母案的背后

浅谈刺死辱母案的背后

作者: 蓝桥易乞1 | 来源:发表于2017-03-28 15:01 被阅读10次

惊闻刺死辱母案的不幸发生,不禁为社会唏嘘,为法律感到悲哀和心痛,为该母子表示同情,为追债人表示道义上和做法的谴责!更为人民警察表示失望。然而,我现在还竟然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法律,我沉默良久,深思这个不幸真发生在我中国的大地上吗,真发生在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可爱可敬的人民身上吗,为什么我突然又感觉一起可怜???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自古以来,天经地义,纵然追债乃是人之常情,但其使用的方式未免太过激进,有失尊重。当一个人对生命不再尊重,肆意践踏凌辱,那他本身就应该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只是这种代价谁也无法预料。当一个人在你的面前,做着对你母亲有失常理,失态,下流,卑鄙的手段时,这时候,法律对那个人来说,只是件摆设。然,你被绑着,眼睁睁的看着母亲被凌辱,被欺负,等到你被逼急了,起来反抗了,拿起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母亲的尊严,去维护生命的尊严时,法律又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用虚伪的正义来评判,这,又和日军侵华时期,无能的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又有何异???我开始思考法律建立之初的本意,是为了维护公平,伸张正义,维护谁的公平,维护谁的正义,我们人微言轻,不得而知,只能留给时间和历史来考证了。我不禁想说,当最原始的行为是为了美好,那么再原始也是最好的。不然,就对不起生而为人,对不起自己,对不起道义,更对不起从小用鲜血和乳汁喂养我们长大的母亲!!!!

“于欢案”绝对不是一起简简单单的法律事件,其背后也牵扯到了诸如政治,道德,人性的问题,但是由于当今执政者特殊利益存在,这些政治性,道德性,人性的问题被石沉大海,日久年终。在这里,我就和诸位浅谈一下背后透露的政治哲学,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国家具有阶级性,诚然,法律自然也有阶级性,也就是有一定的侵向性。由于我们地位的局限性,我们无从得知案件审理的全过程,自然也就对案件有点模糊,但是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我们仍能从各大小媒体的报道中略知一二。有人说,一审的判决,就已经招致这么多人的舆论评论和谴责,那么二审一定会被舆论所左右,这就不是很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严格的司法审理过程了,而变成了一种“不公平”的压迫。看到这些人的言辞,我不禁失声一笑,好一个不公平,好一个被舆论所左右,难道这件案件就应该被石沉大海,无人问津吗,就应该这么不了了之吗,各大媒体专家学者草根百姓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这不正是公民法律意识的一种体现吗,不也正是这几年国家一直强调的要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呢?怎么这时候却选择避而不谈?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全民参与讨论这件事,所以才促使法院再次进行审判,促使一些官员,一些既得利益者进行反思,这难道不是一种推动和促进吗?历史总在前进,时代总在进步,当然,与之相关的上层建筑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不能一味依照旧规陈说。所以,舆论只能是促使司法,不能称得上是干预司法。“法律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可以说,法律不仅关乎规则,还关乎规则背后的价值诉求,关乎回应人心所向、塑造伦理人情。此案在半年过后掀起舆论波澜,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着许多人的伦理诉求和情感诉求。”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未来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模棱两可,有道德纠纷的时候,也可以或多或少的邀请人民进行参与讨论,这,也不失为一种创新。然而,政府充耳不闻,且并未进行一次公开的表态,这不禁让国民有些对国家寒心,我开始想到前朝的历史更替,想到那些英勇的人民大起义,想到人民为了自由(当然时代在进步,人民的需求层次也在改变)去不惜生命去抗争。我也从某种角度相信,如果政府再这样下去,国家再这样下去,那么不久的将来,将会面临更严峻的危机。

浅谈刺死辱母案的背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刺死辱母案的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vj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