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由班主任监考,考了一张文综卷。题的质量是不错的,是哈师大的三模卷。同组的一位老师讲完后回来说题挺简单,但学生们答得不好,他还举了一些学生名。其中有一道题看上去特别简单,但理解有偏差很容易出错。我就在这道题出错了。
我总觉得,简单不简单不是从老师的认知角度,而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所以要想真正体会学生们的感受,就得自己站在学生的围度来思考问题。如何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就得有像学生一样的思考过程,学生做的同时,老师也做,和学生同步,如果不能做到,至少不要自己不做就照着答案讲,那是毫无效果的。
今天我同事说的那道简单的题我和学生一样也做错了,就因为它看上去简单,而不去深入思考,反而更容易出错,这是很多学生存在的一个问题。
那如何修正这个问题,减少它在高考中发生的机率呢?
1.不要轻敌,越是简单越要把题干读好,把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与选项对应好。
2.简单出错是基础不扎实的体现,最后关头,夯实基础更重要。
3.夯实基础重点放在历史的时间和事件上,这两点就像地理上的经纬网,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做出正确的定位。
4.从这道题的出错上看,修炼心态很重要,难了别恐慌,简单也不要高兴过早,保持平常心,坦然面对是关键。
这是我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点认识,即便是老师,也不可能完全想到每个学生的心坎里,所以每个同学还得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清楚自己做对得多时是什么状态,找到这个状态,把这个状态带到高考的考场上,必赢无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