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朱祁镇“盲目自大”亲征大败,于谦力挽狂澜,惩治王振等乱党

朱祁镇“盲目自大”亲征大败,于谦力挽狂澜,惩治王振等乱党

作者: 老铁说故宫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18:15 被阅读0次
朱祁镇“盲目自大”亲征大败,于谦力挽狂澜,惩治王振等乱党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为什么呢?

一是火灾,南京谨身殿等遭遇火灾。

二是水灾,黄河改道,淹没了田地,运道阻塞。

三是人祸,明英宗皇帝被俘。可以说火灾,水灾,人祸都给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大灾难啊!

同年八月,北方的蒙古瓦刺部首领率大军进到河北宣化地区。由于军情紧急,事态严重,大太监王振私自定下一计谋,就是怂恿英宗皇帝朱祁镇帅兵亲征。

01

为什么要怂恿英宗皇帝亲征呢?

这位英宗皇帝自小就贪图玩耍,不爱诗书,不喜欢学习,但是特别喜欢骑马游猎,所以英宗骑马的相当娴熟,打猎不在话下。

不过,英宗皇帝亲征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是当时的英宗皇帝才23岁,对于军事打仗是一窍不通的,加上年轻气盛,过于迷信自己。

朱祁镇“盲目自大”亲征大败,于谦力挽狂澜,惩治王振等乱党

于是他就听从了大太监王振的建议,决定御驾亲征,大臣们听说皇帝要御驾亲征,群臣纷纷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众多大臣都是纷纷叩谏,但是这位英宗皇帝谁的话都不听,有些大臣劝其为打仗做好充分的准备,可是皇帝依然不听。

统帝过于迷信自己,根本不把所有人看在眼里,这次亲自战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周密的计划,没有作战方略,没有派人提前视察敌情,更没有后勤的保障。

仗还没有打,就先输掉一半!

朱祁镇“盲目自大”亲征大败,于谦力挽狂澜,惩治王振等乱党

就这样,正统皇帝亲率五十万大军,懵懵懂懂的进军到敌军前沿阵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连日里,风雨不停,人情汹汹,官兵断粮,秩序一片混乱。

02

而此时的大太监王振在做什么呢?

太监王振就是个没文化,不懂军事,飞扬跋扈,而且经常动不动就训斥大臣,户部大臣王佐就是被他惩罚天天的跪在草地上,还有兵部的尚书邝(kuang)埜(ye)乘马坠地差点摔死。

可想而知,此战必败无疑。

这场军事大游戏的结局就是:明军骡马损失20余万匹,官兵死者数十万人,明军大败,皇帝被俘,战败的消息于半夜三更传到宫中,后宫大哭,朝野大惊,上下一片混乱。

03

国不可一日无君哉!

明廷在社稷为难之时,皇太后匆忙立正统帝的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朱祁钰辅政,召集百官聚会,郕(cheng)王朱祁钰在午门临朝视听,视事。大臣们纷纷弹劾大太监王振。

朱祁镇“盲目自大”亲征大败,于谦力挽狂澜,惩治王振等乱党

在聚会厅里,其中有一位叫马顺的太监是王振的党羽,在朝廷担任锦衣卫的指挥,他不断的呵斥众臣退下,惹恼了朝廷的众官。当时,其中叫王竑的一个官员振臂而起,一把揪住了马顺的头发喝道:“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边骂边追,并上前咬他,众臣也一拥而上,上前揍他,有的脱下马顺的靴子进行殴击追打,一直追到奉天门庭院的东侧的协和门一带,最后活活将马顺打死了。

这下朝班大乱,众臣大哭,呼号之声震惊殿堂,霎时间,郕王被这架势吓住了,撒腿就想跑掉,王竑看出了郕王要走的意思,连忙率领群臣紧追着郕王不放,对郕王说道:太监毛贵、王长同大太监王振也是一伙的,请郕王允许将他们一起法办,于是,郕王下令把二人抓来了,结果群臣们又将太监毛贵和王长两人打死了,还将尸体拖到了东安门。

04

史书上也有记载:“血债廷陛”。

整个朝廷上下大乱,需要一个人能够扭转混乱的局面,于是有兵部侍郎于谦力挽狂澜,担起了江山社稷的重担与使命!

朱祁镇“盲目自大”亲征大败,于谦力挽狂澜,惩治王振等乱党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进士,他在朝班混乱之际挺身而出,排开众臣,上前一把揪住郕王的衣服,向其陈述利害关系。于是,郕王宣布口谕:“马顺等人该死,群臣殴打太监之事无罪,并不再追究责任”。这才使群臣情绪安定下来。

在这场战局中,朝袍和衣袖都被撕破了,于谦还曾力斥徐珵(cheng)迁都南京的主张,说:“言南迁者,可斩也”。

这场斗争,王竑率先发难,于谦处置得当。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当天退朝后,吏部尚书王直拉着于谦的手说:国家真的是仰仗你了,而于谦也就此肩负起了江山社稷安危的重任,最终成为一代民族英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祁镇“盲目自大”亲征大败,于谦力挽狂澜,惩治王振等乱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by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