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给闺女报了尤克里里体验课。
也就八天的课程,结束后还搞了汇报演出。
本来只是体验,但没想到短短八天,给了孩子不一样的体验,可能是因为有学校合唱队的基础,老师对她的弹唱都比较肯定,虽然是不足十人的小班,但是她还荣获了“班长”称号,老师直言她是得力的小帮手。
本来准备暑期后再考虑是继续报还是不报这个课程,想想生活里变数太多,唯有快乐弥足珍贵。正好年前姑姑把以前买车送的尤克里里送给她了,就现在吧,每周一次课,想着她高兴就好。
今天放学,她跟同学和她妈妈一起回小区的路上,阿姨问她现在有没有学什么?她如实说了,阿姨又问,那你考级吗?闺女说,还不知道呢。
阿姨直言,不考级那有什么用?
闺女无言,回来跟我说了这些话。
这位阿姨,因为跟这位同学三年级同学,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前后楼,我跟同学妈妈之间也会经常互相照应,帮忙,经常互相给孩子们买吃的,有机会的时候,也会约她们一起出去玩,她对我们不错,我对她们也很好。
总而言之,就是走的确实比较近。
可就因为近了,我总觉得她喜欢越界操太多的心,就说今天她跟孩子的对话,她想表达什么呢?
我已经有一段时间刻意跟她保持距离了。
原因之一,两个孩子互相跟妈妈吐槽对方,其实这也很正常,孩子之间嘛,哪里能没点摩擦?
她总是关心的告诉我,孩子在学校又怎么怎么了,甚至比老师都清楚,而且,无一例外,全都是不好的问题。我闺女的确有些小问题,但是孩子在成长,有问题正常啊!她的学校生活不需要我事无巨细的全部都知道,需要我帮忙的时候,她自然会跟我说,不需要的时候,我也没必要横插一扛。她闺女就能一点问题没有?总之,很无语的体验。我想,大概没几个人愿意听到这些话吧,就是那种,本来心情挺好的,瞬间她能让你的好心情不见了。
原因之二,我发现我们的交流没办法跨出家庭范围的一百几十平,偶尔碰到聊几句,常常是八卦别人家不想多说的隐私,我只能不置可否。每一家关起的门里,都有些不想让别人看到的隐私,不然,要门作甚?
就如今天,明明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普通愉快的事,她偏偏能延伸到“有什么用”的境界。
她说的“有什么用”到底指什么用呢?
中考加分?只有有考级证书才证明学得好?证书的有效期是多久?一辈子?
我跟闺女说,有机会你回答阿姨:我妈说考不考级看我的想法,想考就考,不想考就不考,只要我喜欢,学的开心快乐就是最大的“用”了。
说实话,我根本都还没想过考不考级。
她还经常跟闺女打听我们家里的事。我们的大事小事她知道的,都要发表意见,而且都是不同意见,好像见解都特别独到,按她的来才是对的,其他的方式都不好。
过年的时候,说她闺女的眼神好,看到我们家的旺仔在窗台上。(那一刻我的感受是,我们家没有隐私!!!连猫都看到了,何况人呢???)
是我太敏感,还是她越界了?
以我浅薄的认知,住的近再走的近,好像是一场灾难。
又想提起之前小区里走的近的一位老友了,不过目前已经非常非常非常的淡薄了。
当时带妹妹的时候,她们家带老大,在小区广场,经常一起玩。
后来慢慢孩子大了,我又开始上班了,有时候在下班小区广场也会碰到,她有老二了,看到我就会对老二说,让“干妈”抱抱。
那时候上班是真累,加上体质也不是太好,有时候就经常以身体不适为借口拒绝抱孩子,有一次她来一句:你怎么总病歪歪的?(瞬间无语)
自己两个孩子带起来,再不是小时候那个看到小孩就走不动路的大姑娘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也没有抱的欲望,起码那个阶段我就是这种心态。
后来有一段时间,她离谱到动不动直接跑过来,不管你今天累不累,有没有吃饭,在干嘛,直接过来敲门。她可以坐在我们家餐桌,我们吃饭,她吐槽。
我感觉,她是把我当她的垃圾桶了。当然,有时候是吐槽式凡尔赛。
每一次她直接跑到我家里,我的体验感都极差,她却乐此不彼。
而且从来不是她一个人来,要么带老大,要么带老二,要么两个都带。
她的“洁癖”,倒是不嫌弃我们家的“乱”。
直到有一次,那天她跑过来,让我帮她看她家长会的发言稿,带着老大,老大在房间跟闺女玩。临了,把什么玩具弄翻了一地,在门口穿鞋的时候,他妈说儿子,她儿子来句,他家本来就“乱”,她呢,一笑而过。
也许,这次到我的底线了,还是戳到我的痛处了(笑哭)。
当天晚上,我给她发了消息,大意是,本来闺女作业早就可以完成了,我也可以收拾一下家里,早就可以休息了。以后有什么事情还是微信留言吧。
此后也真的消停了,原来她需要的就是我的明说,再多的暗示,或者说怠慢都没有用。
后面还有一次上门,她带老大敲门,来找我闺女要钢笔,我说进来坐吧,不进门了。
我问闺女,闺女说就是一起放学的路上,她拿了她儿子的钢笔看了一下就还给他儿子了,她问儿子,你不是说某某拿了吗?她儿子不吭声了。
我说那回去再找找,我也找找看,我再问问,如果闺女拿了,找不到我再买一支给你儿子。
她带着儿子走了。
过了几天碰到她儿子我特地问了一下,说回家找到了。
至此,这段相差十岁的忘年交,算是结束了,我也解脱了。
孩子们上幼儿园的时期,她不止跟我分享过,她给幼儿园老师送了超市卡,老师把贫困生名额给了她们家,还不忘叮嘱,去领的时候,挑点旧衣服穿。而且老师哪里有好吃的都会带着她儿子,想必这个方法,她一直觉得挺好用的吧。
她说这些的时候,丝毫没有觉得需要保密,仿佛这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比起现在的同学妈妈,那肯定是比之前的这位好太多了。
听说身体的感受从不骗人,为了余生活的轻松一点点,我想我还是想尊重自己的感受,慢慢疏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