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794372/2185de6969850eaa.jpg)
2024年新高考Ⅰ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下水文
还会有十万个为什么
丁丽洁
叶嘉莹先生曾言: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先生此言道尽了人面对生存困境时小我的苦痛与大我的挣脱。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两句将会有新的解读。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困惑与解脱之间,答案与问题之间,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做法。因为在机器那里,答案只会终止于答案;只有人类才会不断提出“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将去往何方”……这样的终极问题,并不断地向着远方思考、追寻下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会不会减少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工智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制造新的问题;人类在获得答案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改版新的《十万个为什么》。而这些新的疑问正是人类不断地改造征服自然、不断地创新发展来战胜其他的物种,得以在这蓝色的星球上生生不息的生存、繁衍、传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说,只要人类的思考永在,问题就永无止境。我问故我在,我思故我在。
首先,生命这卷书,落款应该是亭亭常青树,人生之树能得以永葆苍翠葳蕤的秘密,就在于不断的汲取精神的营养,并把根系伸向更加深邃的土层,更加广阔的世界来完成自我成长。自人类文明伊始,就伴随着对浩瀚宇宙的追问:嫦娥奔月的神话,仕女飞天的壁画,屈原《天问》的哲思,万户飞天的梦想……无不寄托着中华儿女探索宇宙的问题和不断获得的答案。所以科学精神的启蒙,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战胜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都是人类正视自我,直面未来的方式,人类只有勤心求索、上下追寻,才能在解决问题中不断砥砺前行。
事实上,我们人类一直行走在取经的路上。扣山问海,斩妖除魔,永远是行者的担当。无论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还是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对答案的追寻永远不是答案本身,而是翻过了一座山,还会有下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还会有下一条河;打败了一个白骨精还会有下一个玉兔精,人生的意义,就在取经,赶路,打怪兽,千里千寻,万里万寻中。找到答案,我们要开心,没有孙悟空,也不是谁的错。AI时代过后,下一个时代又将呼啸而来,人类的问题不会因AI而减少,解“答”永远要靠生命本身。人类永远在探索中进步,答案永远跟不上问题的脚步。
当然,不可否认,享受着万物互联时代人工智能的快捷便利、优质丰富,是我们这代人的最大的红利。在互联网中,每个人都置身于信息的汪洋中,似乎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漫游世界,导航软件可以护航;知识盲区,搜索引擎帮忙解惑;菜鸟烹饪,快手、小红书支招;办公文秘,AⅠ一键生成。互联网时代让获得信息更加便捷,但同时大量的答案也会让我们的头脑缺少思考的空间,容易获得答案的假象,长此以往,我们或失去了辨别的能力,变成廉价的嘴替;或身处愚昧的顶峰,却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利用科技的优势对他人进行否定,自我设限、自我膨胀、不再学习、不再思考,最后我们就有可能变成只知道搜索答案却再也不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而且就算我们心甘情愿躬身进入AI之局,乐享人类文明的成果,但科技永远是一片蓝海,我们今天获得的答案,也许明天就会变成问题。信息时代的提笔忘字、人际交往的“理屈词穷”、高楼大厦的封闭自闭,基因编辑的伦理危机,AI写作的机器语言……科技时代带来的方便快捷的确让答案变得立等可取,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AI来完成,过分依赖于科技,那么时间久了,大脑就会用进废退,躺平会把人变成废物,佛系会让人遇到困难只会求佛问人,人类的创造力、创新力、思维力、思考力、学习力等都将弱化,到那时我们也许真的会成为机器的奴隶,旧的问题寻找到了答案,新的问题最终可能会变成无解,这才是最可怕、最可悲的事。
AI时代,想都是问题,做才能找到答案。所以今天,我们既要培养自身获取丰富多彩的答案的能力,还要通过不断学习、思考、进步来拥有问出"十万个为什么″的底气,正视现实问题,用好AI工具。互联网时代,我不茫从;人工智能应用,我不滥用。我思在当下,我问向末来,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创新无限,创造无极,如此,我辈青年才能接棒璀璨夺目的文明圣火,人类才能拥有更加蓬勃美好的未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6794372/f6aa9c70e39416d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