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杀手是指贬低他人自我价值感的言辞。这种言辞表面幽默实际冷酷。在很多家庭,这样的自尊杀手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当我们在平时交流中提到这一点时,听到了许多非常有创意同时也极具毁灭性的自尊杀手的例子:一位女士说,她小时候每次和姐姐从学校拿回来统一拍摄的单人照时,父亲总会这样说:“如果把你们的照片正面朝下放在床垫下,一定会把老鼠也吓个半死。”还有一个人听到一位父亲对儿子说:“千玺,你一定会成为今年生育控制宣传画中的那个孩子。”还有人说:“如果你不喜欢生活在这里,就住到别的地方去。”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这样的自尊杀手围绕,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别人的自尊杀手。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身这种破坏性的品质。我们都需要对此提高警觉,避免将其传递给下一代。就本质而言,自尊杀手是对别人幸福的一种摧毁,因而是一种虐待行为。
沈韧是一个长相英俊、生性快乐的销售人员。他说自己正在经历离婚,并且非常担心他的孩子们。可以隐隐感到他的心理有些失衡,但当时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只是从他的行为和思维中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
后来,在分享的时候他告诉大家,在他成长过程中,因为长相英俊,人们总是把他和其他孩子区别看待,但父亲却不接纳他。大部分人认为漂亮的人也非常聪明,沈韧因为这种关注更加自信,而每当这时,父亲都会不遗余力地予以打击。
当人们赞美沈韧长相帅时,他的爸爸会说:“他只有在睡着时才是一个好孩子。”;当别人夸奖他聪明时,爸爸会说:“他笨得连自己正在头疼都感觉不到。”;而当有人表示很他时,父亲则会说:“如果你觉得他不错,你直接领走好了。”
如果你看见有人打孩子,你会感到自己有义务上前阻止。自尊杀手是一种语言暴力。话语和拳头一样能够伤人,甚至会比身体伤害更加严重。我们都有责任保护彼此免受身体和话语的虐待。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描述孩子性格时所使用的“标签”,会成为影响孩子自尊和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毕竟,当孩子被告知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时,他们不会进行判断,而是全盘吸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将引导我们的行为。就这样,标签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父母教育的创始人之一海姆·吉诺特曾经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方,他说:“请注意,莫让诊断结果变病症。”他的意思是,如果你自己感觉到疼痛,你或许弄错了——但是最终,你对自己的诊断会引来真正的疾病。与之相似,孩子也会通过许多微妙方式接受别人对他性格的评价并且照此行动。
吉诺特非常明智地建议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懒惰、欺骗、偷盗、马虎的标签,因为这真的会导致这些行为发生。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丑陋、笨拙、不聪明,并且用类似的词语形容孩子,就是替孩子向粗鲁、蠢笨和愚钝发出了邀请函。人生如磁石,只会吸引我们展示的东西。
你的父母曾经给你贴过什么样的标签?他们对你的判断最终变成事实了吗?有些父母宣称,他们在告诉孩子“真相”时非常谨慎,因为如果评价太好可能会有点不切实际。实际上,这可能是一个严重错误,因为“事实”是需要被诠释的,并通常会直接影响我们当时的感受。父母应当聪明地发现积极因素,并看着孩子正如自己的评价一样,成为一个充满自信、拥有高度自尊的人。
作为对孩子一生最有影响的人,父母在孩子年幼时给他们的性格贴上什么样的标签,将极大影响孩子对自己性格的认知,影响到孩子未来变成什么样的人。
如果我们把一块干净海绵浸到脏水中,除了使海绵吸满脏水,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其他结果?当我们把干净的海绵浸入洁净的清泉中,那么除了拼命吸收维持生命的甘露,它还有其他选择吗?在许多方面,孩子正如海绵一般。他们没有足够经验理解发生的事情,别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将不做判断,全部吸收。
7岁的莉莉非常害羞。当妈妈在超市把她介绍给自己的新朋友时,莉莉总是躲在妈妈裙子后面不敢露头。妈妈感到非常尴尬,只能和朋友解释说:“这孩子很害羞。”莉莉已经听过太多这样的话,这也成了她对自己的判断。
实际上,莉莉只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因为害羞的评价已经被深深烙在她的心里,她认定自己就是一个害羞的人。妈妈最后发觉,正是自己的害羞影响到莉莉。她意识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把对自己性格的判断传给了莉莉。
妈妈做了一个决定,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况,不会再说莉莉害羞这样的话。与之相反,她会努力使用一种相反的标签。当莉莉对他人表现出一点友好迹象时,妈妈就会说她非常“友善”。她经常告诉莉莉别人都“喜欢”她。她会说“你是一个外向的孩子”。渐渐地,莉莉的羞涩消失了,她对自己有了新认识:“我是一个友善的人,大家都喜欢我。”
毫无疑问,年幼的孩子总会接受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如果我们避免对他们使用负面标签,当他们表现出积极正向的品质时予以认可,他们就更有可能发展出健康的自尊并坚信自己的善良本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