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人几千年来的艺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表达形式,而我则试图在一种深厚的传统的形式当中去寻找与个人创作可以发生关系的的点,这在某些时刻,必然会与传统经典有所碰撞。而从我的角度,传统与当代似乎也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只是在现今的语境下,大家想找一个可以概括这些经典作品。“传统”一词在词意的表达之上代表着与当今现代时间的一种区分,在广义层面而言,这样更为适合。
八零年代末出生,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更多的在一个相对稳定安宁的环境之下,相比之前的艺术家群体,我们的人生经历之中,一切新旧事物的交替过渡都是逐渐趋于开放的,因此很多新生思潮与事物所带来的冲击力对八零后艺术家而言,显得并无那么强烈。从个人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到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人类社会不断的高速发展的同时,历史的更替过程被进一步的加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去回瞻传统的经典,似乎更多的引发了我对当下现状的思考。
聂子健——高士图 68x34cm时至今日,世界变化之快速已经到了让人应接不暇的地步,二十年前人们津津乐道于一切新鲜的事物,奔走相告着与周围的人不断分享探索世界的喜悦感。我似乎仍旧记得当我幼年时期第一次见到电脑时的震撼,那时的人们通过有限的消息渠道和观察周遭的改变开始认识世界,一则事件的传播速度与影响的时间往往能够持续很久。但时下新闻旧闻的更迭却以秒计算,似乎每时每刻都有事情发生。不断经受刺激的人群却只能将情感收缩再收缩,最终湮没在每一个低头刷新消息的瞬间,人们也不再对新鲜事物的出现津津乐道,爆炸性新闻也会被不断地被更迭替换,事件从发生到遗忘,时间被压缩到一周以内。不禁让我想起,电影《回到未来》曾站在八零年代的角度设想2015年,电影在想象力的驱使下,出现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未来科技。但终归三十年前的人们没有想到,高速的信息化才是这个时代最有特色的产物。
信息时代的刷新频率只需要零点几秒的一次手指下拉,大量的新闻就会堆积在眼前,人们应接不暇的看着各种正在发生的事物,却越来越没有时间去思考深层次的内涵,大家似乎已经都适应了一种飞驰节奏的生活方式。而我试图在系列的创作中,将各种式样的古物展陈于一个平面之上,身后便是姿态各异的现代人物,与面前的精致厚重的古物保持距离的同时却目不转睛的关注。即便如此,却也是放空的状态,麻木的无法接收到任何的反馈。在我看来,古物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格调、气质的凝练,而都市男女对其知之甚少,在当今已经信息爆炸的时代中,若再将人置于一种慢条斯理、仔细玩味的环境下,他们甚至会变得无所适从,也是对当下多数人与传统文化之间一种矛盾的反思。
聂子健——游骑图 43x68cm聂子健
生于江西九江
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6年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
2011年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师从国画系系主任刘西洁教授
注: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关注我,后续还会有更多艺术相关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