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首页推荐
苦学误人,苦读毁才

苦学误人,苦读毁才

作者: 行者还醒着 | 来源:发表于2017-03-02 08:16 被阅读0次

    对于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这一代人,高考大概是一块难以磨灭的印记。它的刻骨铭心不只在于结果,更在于那种面对同一标准时的无力感。时过经年,很多人回忆起高考还会由衷的心悸,害怕回到那个困囿的教室,害怕身后黑板上巨大的倒计时。

    大多对于高考前生活的描述都夹杂着诸如苦或者忍的字眼,我们折叠着自己的天性,仿佛爬过下水道一般完成着我们自己的救赎。在这个过程之中,伴随着我们的总是诸如勾践、司马迁、周文王这样的英灵,他们勉励着我们,告诉我们要忍辱负重。

    过了很久回看,原来我们竟活在一个如此巨大的误解之中,所谓的忍耐,所谓的吃苦,都是假的……

    忍辱负重的英灵们并没有告诉我们的是,人生并不是先苦后甜,目光放远一切皆悲,我们在红尘中只是在吃不同的苦而已。从来没有苦尽甘来的一天,我们对自己的救赎也只能停留在心灵层面。和这种压抑氛围造成最大讽刺的是,其实苦读本来就是一种偏见。苦读只是逼不得已,只是扭曲自己,只是削足适履而已。真正靠读书成功的人,从来都不会觉得读书是一种痛苦;而把读书当成吃苦的人,除了心灵扭曲自信受挫以外,并不会留下什么别的。

    世间风景万千重,行走江湖最重要的是要乐而不是苦。考试虽然无聊而压抑,可这些常识却实实在在的映射了我们先哲心智的集大成者。这些前人于黑暗中探寻出来的路,本身就是人求知欲的一种巨大成果。如果能让小我融为整个大我的一部分,又何来无聊单调之说呢?

    到底是先有了苦而读的预设,还是先有了读而苦的感悟?其实是非常难以界定的。一旦环境都已经为个体定位了这是一个苦差事,是否会剥离求知欲本身对于他的契合就不得而知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教导我们的老师恰恰是最为蒙昧的向导。从成年人的眼中不难发现规律和逻辑,却失却了孩子眼中这些知识本身蕴含的童真和好奇。有多少人想过,让我们痛不欲生的考试,其实是一种种群传递生存经验的方法。这种极为宝贵的过程,就这样被一层一层的人世俗化、功利化,变成分数、变成结果。

    最美妙的结果往往伴随着沉醉其中的过程,而不是痛不欲生的忍耐。现在的教育慢慢的变成了锻炼少年们隐忍和记忆力的艰苦过程,提到教育大概第一个联想到的是工作、升职、社会交际等,这与买椟还珠何异?总是盯着结果的人,往往不能享受过程还得不到好的结果;过于功利的人,往往难以达成目的还毁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家长的功利、老师的功利、制度的功利让读书人变得没有了读书人的样子。

    你为什么攀登?因为山在那里。你为什么读书?因为书在那里。越简单的动机往往越强大,每次拿起书本总要先想国家再想父母,那么确是难有寸进。从达尔文的角度来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有遵从每个人的天性,才能让自己得到最大意义上的体验。很多人都羡慕工作和兴趣合二为一的人,殊不知你需要的只是让兴趣变成一份工作而已。

    劝别人苟且的活着很容易,劝别人不忘诗和远方更容易,最难的是如何把诗和远方变成眼前的风景。其实我们的天性和我们生存的能力从来都不对立,天性代表着我们的兴趣天赋,而生存能力代表着我们的学习工作。是我们在某一个瞬间选择让两者对立起来,让自己留在泥沼地里,而把兴趣和梦想放在远方。

    别再劝人或者劝自己苦读了,所有带着苦字的生活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活着。为什么要在别人的判断标准中苦的肝脑涂地,而不是用自己的兴趣真正探索出一种可能?没有所谓的读书至上或者读书无用,这一切的关键还是在于读书的人是否享受其中。如果你读书读得像吃黄连一样,还是果断的把书放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苦学误人,苦读毁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kh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