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的心学反人性吗?

王阳明的心学反人性吗?

作者: 西北的风 | 来源:发表于2021-07-21 21:10 被阅读0次

    心学不反人性啊,心学在当时应该是最符合人性的儒家学说,所以一出来就备受欢迎,影响极大。

    什么是七情六欲?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感情的表现;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我们通常用“七情六欲”指代我们的欲望,比如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贪财好色”、“胆小、不勇敢”。

    心学的核心思想“致良知”,是不是“良知”就是反“七情六欲”的呢?

    恰恰相反,“良知”就是人性,“致良知”就是要求人把自己最本真的“天性”找到,从而避免被“私欲”掌控,行差踏错,导致个人行为失控。

    举个例子(本文所有例子只是一般范围,过于极端不在讨论之列),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在水井口玩耍,如果你路过看到孩子马上就要掉井里,你是会拉一把,还是置之不理,亦或是去推一把?大部分人会拉一把,极少数人置之不理,变态或者孩子家仇人可能会推一把,那么大部分人的天性是什么?善良吧,这应该是“天性”吧

    如果这个孩子你认识,你还抱过他,逗着他玩,他看着你也乐呵呵、笑眯眯的,你百分百会拉一把不让孩子掉井里吧?

    如果这个孩子是你儿子,你会玩命把孩子拉回来,如果孩子真掉井里,很多父母会奋不顾身跳下去救孩子!

    从这个例子里,看出来了么,什么是“天性”?是爱,对自己亲人超出生命的爱;是善良,对所熟知之人发自内心的善;是恻隐之心,对同类的不忍。这就是“天性”!

    这样的“天性”或者说“良知”,被激发的时候,“爱”的天性战胜了对死亡的“胆小、恐惧”;“善良”的天性战胜了“恶”;“恻隐之心”战胜了“冷漠自私”!

    心学所提的“致良知”,激发那些我们真正的“天性”,是反“人性”的么?显然不是。

    我始终认为,心学“致良知”最精髓就在那个“致”,也就是阳明先生早先提出的“知行合一”,只要我们行动,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良知”

    阳明先生最有名的一个故事,是把一个和尚给说还俗了,他没讲大道理,也没去辩论佛法,他就只问和尚母亲还在么?想自己的母亲么?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就激发了一个人对母亲的“爱”,这种“爱”能战胜一切私欲,给行动赋予强大的动力!

    我并不反对佛教和其它宗教,但是我窃以为,和尚,特别是家有至亲的和尚,百分之九十九弄错了修行的根本,修成了假和尚!

    看看释迦摩尼佛是如何开悟的吧,历经人事,看遍繁华贫穷,看多幸福苦难,遭受了饥饿困苦,最终证道开悟;而现在的很多所谓“出家人”,满腹铜锈气息,开口闭口都是“修行、福报”,他们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么?他们用交易的心态妄求获得开悟---这是做生意么?哪里是在修行,明明是在成魔!

    “致良知”的“致“,是真正通向身心合一(知性合一)的修行法门。

    有人说自己爱父母,真的爱么?我自己评价过父亲的对错,多年以后我才发现自己错的一塌糊涂;我见过很多人说自己孝顺父母,他们的孝顺就是每个月打钱回去,不打电话、不回去陪伴,等父母过世,趴在墓前痛哭流涕,然后说这是爱父母?

    有人说自己爱孩子,真的爱么?回到家往沙发上一趟,刷着手机玩着游戏,让自己4岁的小儿子去看动画片,不交流、不陪伴,然后在我跟前哭诉:为啥16岁的大儿子现在都不和自己说话,见了甚至要躲?感觉大号废了,只能看小号行不行---我真是服了,这也是爱孩子?大号废了,如果自己不改变,继续这么着,小号也够呛!

    请摸着自己良心,问自己:什么才是自己的天性!

    是贪财好色么?是胆小怯懦么?为什么有些人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因为他们看到了太多苦难,看了很多人活的不像个人,看到了自己家人遭受痛苦,于是他们激发了自己的“良知”,人的“天性”终将战胜“私欲”!

    对父母的爱、对伴侣的爱、对孩子的爱、对所熟悉之人的善、对同类乃至万物生灵的恻隐之心,才是人的“天性”和“良知”,如果你多做少说、不要坐而论道,真正践行你的“良知”,让你的“天性”自然流淌,你就会拥有全新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的心学反人性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ks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