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1950年的,今年66岁了。
“你妈年纪怎么这么大?” 第一次知晓时,朋友们一般都带有这个疑问。
“我有一个比我大10岁的哥哥,还有一个大我7岁的姐姐。” 解释后,朋友们一副了然的神情。
是的,我是家里的老三,也是同辈的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在那个80后独生子女的年代,我是超生的,也是计划外的。
当知晓怀有我时,做妇产科医生的姨妈是劝我妈把我打掉的,因为她那时已是36岁的高龄产妇,而且家中已有一男一女,刚好凑成一个“好”字,没必要再冒险生了。
是我爸做决定把我留下来,“既然怀了,那就生吧。男女都甘闲。”(粤语,意思是:男女都无所谓)所以,我的名字就取为“娴”。
上小学时,哥哥跟老爸出去做生意,姐姐上大学住校周末才回来,家里大部分时间就只有我和我妈两个人,有时她会感慨的说,幸好当时把我留了下来,在家里可以和她做个伴,陪着她。
但这“幸好”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中考时,我妈希望我报考离家近的高中,但我执意报考了市中心的高中,因为离家远只能住校,一周才回家一次;高考时,她希望我报考中山大学,但我再次不听,报考了武汉大学,半年才回家一次。好不容易等到大学毕业,我又去北京读了研究生。
两年半后,我从北大毕业回到深圳工作。我妈说,我终于回来了。我知道,她希望我以后留在身边,能常常见到我,而不是一年见几回。但我又让她失望了。当我告诉她,我要远嫁到云南定居时,我又再次伤了她的心。
我妈也是远嫁,吃尽了远嫁的苦,虽然她以过来人的身份对我劝说了很多,但我还是一意孤行,我想我是不孝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让她失望,伤她的心。
即便如此,当我做了决定后,我妈依然尊重我的决定,只是我知道她又要开始担心我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了。
知晓我不习惯云南的饮食,为了让我坐好月子,虽然经常受胃病折磨,身体也不太好,但我妈还是在预产期前半个月就过来云南照顾我。
本来她是打算等宝宝满月后就回广州,但看着宝宝还小,没人帮忙照顾,我妈又准备等百日后再走,结果一拖再拖,她在云南足足待了接近八个月。我知道她是心疼我,也心疼她的小外孙女,总想尽力多照顾些。
“妈已经65岁了,来云南来不了几次了,再老些也走不动了。” 我妈有点晕车,每次来玉溪,又坐飞机又坐车的,对她来说着实辛苦。
“有了这个开心果,以后你在云南就有个伴可以说说话了。”当我妈抱着宝宝对我说这句话,我想她当年远嫁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和你爸结婚几十年了,从来没分开过这么长时间,以前最长也就分开十天八天的。” 她对我说时,我知道她是想我爸了。
在云南,语言不通,饮食不合,我妈该是度日如年了。对微信的使用,也是在这段时间才开始熟练使用的,最熟悉的功能应该是[视频聊天]了。她每天都要和我爸、我的阿姨、姨妈们通过微信进行视频聊天。自从学会了视频聊天,她总算找到一点趣味,我也很安慰。
我妈的红米手机是我来云南之前给她买的,还画图教她用微信视频聊天,但怎么都学不会,在这段时间倒是学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