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回来后,我从“吃到好吃的蛮开心”,变成“狂热追求好吃”,变成周边小饕餮小吃货的一枚了。
我知道一家鸭血粉丝汤,开在居民楼窄马路边,第一次进去不知道它的名气,吃完了几天之后就想。第二次不心急慢慢吃,先看,汤头雪白,红鸭血、白鸭肝、微黄鸭肠、碧绿香菜——叶是翠翠的,像刚薅出切碎的,新鲜。在这之前,我老觉得鸭汤有腥气,鸭肝的味道更重,一定先舀两勺辣油进汤,才喝,味道大的鸭肝丢在一边。这次不一样,汤里没有异味,只有腾腾的热气,我笳了一口,鲜味十足,空口喝了半碗才加辣油——它家辣油咸香麻辣,不加上又感觉少吃一味道。地方不近,常常勾魂。
在之前,对吃饭,更准确地说在外面吃饭,口味只要过得去就行,毕竟现在流水的菜品有什么味道保证。“出了门味道就忘记”,总体都是这样的体验。更多看的是餐厅装饰、氛围、摆盘——好像是用眼睛吃似的,胃倒不重要。
现在不一样啦,西安之行把味觉打开,以前那种装饰富丽、菜品精致但口味一般的餐厅再无法吊走我,让社交、装逼先离开,好好地让舌头做主人吧!以前去过的餐厅,菜的味道是几乎想不起来,老是勾魂的倒是那碗鸭血粉丝汤,现在更立志发现同类。
看《圆桌派》认识陈晓卿这位扫街嘴,原来这黑皮皮、笑起来有点憨厚的大哥是舌尖第一二季的总导演,说到吃的情真意切,隔着屏幕隐约看见这大哥喉结上下翻动,真是标准“吃货”啊!
后来得到他一本《至味在人间》,记了很多美食和围着的小故事琐事,真是名副其实“扫街嘴”,大街小巷的疙瘩店他最喜爱,十元店的螺蛳粉也能吃得过瘾,还附赠老板的高傲趣事,美食多、笑料足,让人捧腹!
精神上有陈大哥做导师,在探索美味的路上我霍霍向前。上个月,在一家老字号店点了鸡汁回卤干、桂花糖芋苗、荠菜蒸饺……蒸饺咬开皮,油亮碧绿,颜色就透着鲜,里面有芝麻油,香味直接冲到胃里,满口春天的味道。价格非常亲民,不知道是不是有政府的补贴扶持。
几天前,我又去了市中心的螺蛳粉店,去的时候避开中午,人就没那么多。店小小的,4张桌子,门口飘着那股销魂的味道,讨厌的人捂着鼻子加速过去,喜欢的就栽进来。这次点的中辣,上次的微辣是可以承受范围,预备一点一点突破。速度不慢,几分钟端上来,红油闪亮,碧绿玻璃生菜托着雪白米粉,酸笋、带胞衣的花生米、酸豇豆、黑的碎木耳,臭酸香味道融在一起,看了口水就往上来。叉一口放嘴里,没有预感的那么辣,估计是酸味中和了。
……
10月份去敦煌,点了羊肉串和烤饼外卖。惊喜,点的很成功。羊肉串是羊肉香气但没有膻味,肉质细嫩,孜然辣椒粉分布均匀入味,最妙的是,肉汁密度恰好,和以前略柴的口感差别很大。烤饼微微热,酥松绵软,咸度正好,表面有一层辣子,更多提高了口味的复合度,完美的宵夜!
……
……
许多,平常生活和旅途里的美味,有按着名气找的,有意外遇见的,美食这个小妖精,我也终于被虏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