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儿子说要喝了奶再睡觉,然后我就去给他泡了杯奶粉,他在玩手机游戏,我就把奶粉放在他边上,然后提醒他喝完睡觉。
他玩手机游戏太投入了,可能一挥手或者咋滴就把奶给打翻了,倒了一地。我就看着他,没说话,我看到了他神情里的害怕。
他说:对不起,妈妈,对不起,我自己来擦。
说完他就转身去阳台拿了抹布进来。
因为孩子干家务活的时候不多,所以总是显得笨手笨脚。他拿的是一块干布,擦的是粘稠度极高的奶粉,结果肯定是越帮忙越忙。看到奶渍跑进绘本里面,我还是忍不住责怪了,我说:“你叫我泡奶给你喝,你又不喝。现在全倒了,那你为什么要叫我泡奶粉给你喝?”我边说边接手了他手上的工作,让他回床上睡觉。
他带着哭腔说:“那我也没叫你泡这么多啊,我喝不完。”
我说:“泡给你喝,你又说多,那下次你就应该自己去泡。”
他说:“妈妈,对不起。我现在不玩手机了,我马上去睡觉。”
我看着他不停说着对不起,样子颇为可怜。
我想起他总是害怕我不说话的样子。恩威并施,我照着自己的方式运用在了亲子关系里,因为我认为父母也需要有让孩子害怕的一面。
只是近来粗浅接触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于儿童情绪压抑这部分很有兴趣,所以带着好奇的心想试验一下。
临睡前,我没有跟他说,妈妈已经不生气了,你可以安心睡觉了。
我照往常给他听了睡前故事,我们就关灯睡觉了。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夜里他哭喊了2次,嘴里叫着"妈妈,不要啊!妈妈,妈妈。”
我轻拍他的身体,告诉他“妈妈在这里,妈妈在这里”,以安抚他的情绪。
至此,我对情绪的压抑有了新的认识。
想来是他那份害怕的情绪没有得到疏通,因为事发当时我们并没有将奶粉的事情做一个了结,所以他是带着“妈妈还在生我气,妈妈不跟我说话了”的质疑睡觉了。在梦里,他把他压抑的恐惧情绪释放了出来。
如果他在当时把他害怕的心情说出来,或者我主动去疏通他的情绪,他就不会做这个噩梦。
也许你们看到这里会觉得妈妈很残忍,有一种拿孩子做试验的感觉。
事实上,在生活中,父母做了多少伤害孩子的残忍事情不以为然,没有察觉。打了孩子,还要让孩子承认做错了事就该打,父母对你的处罚是对的。
孩子要花很大力气去内化原来做错事被打是正常的,然后他打了他认为做错事的弟弟,却又被父母挨批说他欺负弱小。
矛盾与冲突持续在成长路上,被强加了很多父母的欲望,自己的欲望不被允许;深怕父母不开心,同时又能够看到自己不开心;被灌输了很多尽孝之道,没有勇气将模糊的边界一道划清。
其实,最好的人生是能够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