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775/f8bd3d9bf7657b7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775/c2ebda73a073eb7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775/5fe44ba560397f7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775/8539b41e96f0cade.gif)
昨日读到这么一则消息,深圳一个13岁男孩,因为某种原因自寻短见,坠楼身亡前给家人写了四封遗书。至于何种原因让小男孩走向绝路,就不去追说。
四封遗书分别写给姐姐、姨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并且这四封遗书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遗书中,告诉姐姐让她不要伤心难过,告诉姨妈称她是“第3个对我好的人”,对爸爸妈妈写道“爸爸妈妈,我知道你讨厌我,我走了,请不要伤心难过”。给爷爷奶奶的遗书与身份证放在一起,书中写道“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两个”,并将自己不足500元钱留给了两位老人。
无论小男孩出于何种理由让他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这都不是我去评述、也不敢评述的东西,我只对小男孩的善良感到惋惜。
从信中看得出,在他作出选择前,写的这些话,是多么的不舍。小小的年纪一方面是体味到这些爱他的人,在他离开后,肯定会因此伤心。他似乎先知先觉,把这些东西告诉爱自己的人,千万别为他伤心,或许他认为自己这么草率的选择不值得爱他的人去伤心。反过来想,他也是在安慰爱他的人,不管怎么选择,大家都别伤心,知道大家,但他有自己的人生方式,走的是另外一条路,请大家别因为他而伤心。
逝去了,无法挽回。多么善良的孩子,不想连累别人,还内心充满着几份爱。
很多时候,也总会想起过去人说的那句话“世上难留笑面人。”当然这里的笑面人,绝对不是那种阴险毒辣、皮笑肉不笑、笑里藏刀的人。而是指那种有善行、善心、有德性之类的人,即普通人认为的真好人。至于小男孩是不是好人,也不去考究。
生活里,很多时候缺乏的就是这种真好人,做个真好人可能较难。作为普通人,基本的善行、善心还是要。
遇到过这么一些小事。大街上有很多早餐店,来往的人较多,吃完早餐,经常有人随手将擦了嘴的纸巾随便丢。每个街道都有清扫工,他们很辛苦,一个地点每天可能扫上好多遍。有时候清扫人员跟一些店主商量,请他们告诉顾客,把这么随手的垃圾能不能丢在门口的垃圾桶里。这本是一桩非常小的事,而店主却不干。店主反来一句,我付了垃圾清理费,你拿了清扫的钱,有垃圾你就要清扫,为什么还要我来告诉人家该怎么做呢。
听起来有道理,他付了钱,你肯定要清扫;如果你没拿钱,你不可能跑到我的摊前来清扫。但细细想来,还是缺少点公德之心。一个小小的举动,把随手垃圾丢进垃圾桶,便于清扫和收集,体现了人人互帮,人人爱护环境的大公德。你不这么做,清扫人员还是要清扫,但对于整个大环境,就成了人人自我,人人不守公德,人人自私。小小的善举,足以映出并带动大风气。
生活中的普通人占多数,真正出名扬气的人,还是为数极少。人这一生,不可能都是轰轰烈烈的,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居于平淡。不是说平常的人就不需要善行义举,不能说普通人就不要从善。善本来就是一种美德。美德与你的造诣、财富、文凭、地位等可能不怎么相关。有些人讲到善行、品行等,一套套的,可要去亲身体验,却总还比不上普通人。
在乡下生活的时候,体味最深的就是村民的那些善行。邻里之间特别的和睦,谁家有什么事,不用招呼,全部到了,要人手出人手,要钱财出钱财。谁家有喜事、丧事,都能到场,捧人场也好,凑热闹也罢,人气特别的好。每年春耕、夏秋收,你帮我家,我帮你家,不用几天,该收的收了,该种的不误季节。闲时,大家聚一起聊天、喝酒。有好吃的,送东西给西家,你一碗我一碗,量不多,尝个味,那个乐呀至今想到都觉得幸福。最有意思的是年前的杀猪饭。邻里杀猪全都要请个够,吃一家乐一家,比过年还热闹。普通村民的这种善行,营造出纯朴的民风,给后人留下许多典范。
善,是一种内心的积累。一个13岁的小男孩,知道谁爱他,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这种爱,应该说在同龄孩子中还是不多见。可能有些人会说,这是说好话,其实不见得。“言为心声”,如果内心本就没有这种对爱的感受,口中想说出来都挺难的。就算要说假话,但一定不会很深。
在惋惜一个短暂生命的同时,我真的为他的善感慨。人,一定要存有善心,用善待事,以善践行,才能让自己心底坦荡,行得远,走得稳。
�9Z��&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