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错了

作者: 司马吹风 | 来源:发表于2024-08-07 06:40 被阅读0次

    张学良将银元抛向空中,落下时用手盖住,对于凤至说:“如果正面朝上,就做!”打开一看,真是正面,可是张学良有犹豫,又抛了三次,次次都是正面朝上,张学良下定决心了么?

    张学良是民国奉系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01年生人,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被奉系旧部推举为新首领,此时张学良27岁。

    因为张作霖眼光长远,张学良成年后,张作霖就极力培养他的各方面才能,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因此,张学良上位前,在奉军中已经有了很深的根基。上位后不久,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宣布“”东北易帜”,二是杀了奉军元老杨宇霆和常槐荫。

    “东北易帜”这件事,无论从哪方面说,张学良都居功至伟,无需赘言。我们来具体说说张学良杀杨宇霆这件事。

    “东北易帜”后十天即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常荫槐一起来见张学良,以管理中东铁路为名,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以常荫槐为督办。张学良表示,这事须从长计议。杨、常要求张学良立即作出决定,并拿出已拟好的文件要张学良签字。张学良便推托吃过晚饭后再说。

    杨、常走后,张学良认为他们欺人太甚,立即用电话召来辽宁警务处长高纪毅,布置处决杨宇霆和常荫槐任务。当晚七时,杨、常如约而至,在老虎厅被就地枪毙。

    张学良之所以杀杨宇霆、常槐荫,还有另外重要原因。

    杨宇霆是奉军元老级实权人物,常槐荫是他的心腹。杨宇霆对张学良不太尊敬,比如当面称“汉卿”、“少帅”,背后喊张学良小名“小六子”;“东北易帜”他持反对意见;1月7号,杨宇霆父亲做寿,张学良去拜寿,杨宇霆以普通宾客对待等等,张学良早生了杀心。除此之外,更有日本军方的离间和怂恿。因为杨宇霆是坚定的反日派。

    张学良后来的回忆录说,杀杨、常两人之前,他很纠结,一直拿不定主意。和夫人于凤至商议,于凤至当然更没主意。张学良便想到了用抛银元的方式决定杨、常的生死。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银元,抛向空中,落下时用手盖住。

    他对于凤至说,如果银元是正面朝上,就下决心做。打开手掌一看,果然是正面。可是他仍然下不了决心,又接连抛了两次,结果都是正面。

    就算如此,他还是很犹豫,认为这块银元重量有问题,想着反过来试,结果连续抛了三次,又都是反面。因此,张学良决心杀了杨、常两人。

    这个抛银元的细节,是张学良自己说的,应该不是假的。因为这事,反映出张学良遇大事不果断的性格。自己说出来的,比较可靠。

    作为领导级人物,处事犹豫不决、不果敢,是致命的缺陷。

    既然决心杀,便不要抛什么银元,每遇大事要占卜,那是上古原始部落及奴隶社会的迷信做法啊!

    更要命的是,既然决定用抛银元办法决定,有一次就行了。你还反复多次,倘若抛银元结果不一致,你打算怎么办?是对他们放任自流还是囚禁关押?

    其实,杨、常两人,虽然跋扈一些,但是还没有到公然违抗张学良命令的程度,比如,张学良坚持“东北易帜”,杨宇霆虽然反对,也知道张学良“易帜”的各项内幕,但他只是公开反对,没有暗中做手脚阻扰,如果杨、常存心阻扰,“东北易帜”怎么能顺利进行?更关键的是,杨、常是坚定的反日派,日本人恨他们入骨,所以,杨、常罪不至死。现在你张学良贸然将他们杀了,真是仇者快而亲者痛!

    但是,不杀杨宇霆,下步该怎么应付?最好的策略是敲山震虎,你可以在“”东北保安司令部”召开会议时,公开说嘛:“我张学良年轻,威望不够,请大家另选德高望重的贤能主持大局,比如杨宇霆…”他杨宇霆敢出面代替你?

    杨宇霆有缺点,但坚决反日就有极端可取之处,两年后,“九一八事变”发生,你张学良对日本鬼子一枪不放,致使东三省相继沦落异族之手,假如杨宇霆在世,会是这个结果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杀错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ox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