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视力的考核,裸眼视力≥4.9为正常视力,得5分;4.6-4.8之间为中度近视,得4分;≤4.5为重度近视,得3分。
尽管长治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应“这项考核,考生最后得分差距并不大,主要是想起到一个导向作用”,提高孩子对眼睛保护的重视,但朋友圈都传疯了。
其实,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就有“眼保健操时间”了,老师也反复提醒“坐端正,眼离书本30厘米左右”。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在继续。
那为什么眼睛这样被重视,还有什么方式守护眼睛的健康呢?
《眼睛大研究》可以帮助6—12岁的孩子解开这样的疑问,是一本眼睛知识的小百科。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王晨光这样说:
本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丰富的知识、
活泼的形式和生动的语言阐释了眼睛的
功能,以及常见眼科疾病的病因和预防
等问题,帮助你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它的作者根木昭(日本),毕业于京都大学医学部,曾在熊本大学和神户大学医学部任教授,并于2013年起成为国立大学法人、神户大学副校长,一直致力于研究眼科学,是日本眼科学理事长。
不同的眼睛不同的“看法”
小时候,在春天,家里总是养些小鸡的,一个个毛绒绒的小球,很惹人爱。
妈妈在地里干活,很晚才回家,所以抓它们的任务,自然落到我和姐姐的肩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越来越不好抓了,我们常常满院子围追堵截,抓一次鸡弄得满头汗,还一身脏。
一次,邻居大妈看见我们的“抓捕行动”,说,等天黑了,它们的眼睛就看不见了,那时就好抓了。
当天,一试果真如此,我当时就纳闷了,为什么鸡的眼睛在晚上就看不到了呢?周围的人没人知道答案。
但,这个问题使我对动物的眼晴很好奇,也有了更多的发现:
无论我藏得多隐蔽,蝗虫似乎都能发现我;
老鹰那么高的天空上都能发现地面上的猎物;
小猫在晚上和白天一样能灵巧躲避危险……
动物的眼睛有许多的不一样,这些零零碎碎的“看见”里,我更想知道更多不同的眼睛到底是怎样的,也更想知道这形形色色眼晴的奥秘,但在“书是奢侈品”的农村的,这就是奢望。
当我看到《眼睛大研究》这本书时,我拿回了童年的奢望,让我的孩子和我一起走进动物眼睛的探索:
以哺乳动物为例,它通过分类比较的方式,辅以真实的图片,来支持详尽的文字,来说明它们视野的不同。
书中还有一个我一直没注意的细节:各种动物的黑眼珠是不同的。
当我和儿子看完后,就奔向我家的狗狗,找寻我家猫咪来看它们的眼珠,这还真增强孩子的细致观察能力呢。这种看眼珠的乐趣一直存在了好长时间,最有趣的是他钻到大妈家的羊圈,去看小羊的眼珠,被羊妈妈误认为敌人,追得满圈跑。
人类的眼睛更奇妙
我们的眼睛,结构就更加复杂:
真象一台精密的仪器,各种部件都有它的特异功能,比如角膜和晶状体能够调节光的方向等等,它们共同协调让我们的世界多姿多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眼睛会把看到这些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会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以及地点、动作等作出正确判断,但有些时候也会发生误判,形成一些有趣的现象——错觉。
这是小孩子最喜欢的问题,这种令人惊讶的问题,每个人都会出错,消除了孩子怕错的恐惧心理,对于“输不起”的心态可以进行调节;《眼睛大研究》对问题不是只给一个答案,而是给了一个简单直观的处理,让人不禁为绝妙的解释拍手称妙,这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
以
为例,
当我把图片给儿子看时,他亳无迟疑地选择了B,当我告诉他答案时,他很不相信。
而进行“把旁边的盘子拿走”的操作后,他立刻相信了结论。
这运用了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抽离法,让人摆脱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对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像运用这样解决问题方法的书中还有不少例子。
而
这样的问题,为了避免错觉的影响,它运用了转化法,把环状线涂黑,就转化成了大小不同的圆圈。
孩子忍不住来回看这样的问题,还拿出这些问题,问来我家玩的小伙伴,当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感觉很好玩,反复玩好多次。
另外,图画连起来,物体看起来好象在动;3D电影中影像会跃出屏幕……这些有趣现象,每处都很有眼睛的功劳。
保护“心灵之窗”的策略
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预防一些常见眼病如结膜炎、麦粒肿等外,最重要的是预防近视。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遍应用,出现近视的年龄越来越小,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
那孩子怎样做才能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呢?
《眼睛大研究》给了贴心的建议——
1.保持正确的姿势,适时休息放松,适当距离
2.保证房间内光线充足
3.不要揉眼睛
4.保证营养均衡
5.有异常感觉,及时就医
6.做眼操
设计科学,适合儿童
它是儿童的科普书,却做到了专业的程度。它设计了词语索引,让孩子能够快速查找到自己想知道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贴心的小细节——设计了“阅读方法”。它尊重儿童的学习发展特点,以科普内容模块化的形式,让孩子能够在20分钟左右的精力集中的时间内熟悉一模块内容,让学习更高效;模块化也更方便孩子根据自己的迷惑点,找到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