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哀哉!汪文宣——浅读《寒夜》

哀哉!汪文宣——浅读《寒夜》

作者: 宇航茶坊 | 来源:发表于2016-09-25 03:19 被阅读158次

    《寒夜》这个词儿,听起来总有点像歌曲“下沙”的意思,很凄凉、很悲苦。小说的故事背景是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面的人物都不能算是大奸大恶之人。趋利避害本是人性里的一种本质,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都难,还管什么追求呢?

    科班教材里总是说,汪文宣是被那个时代逼迫而死的,我看更是个人的性格悲剧,小说里面他就是一个另类,代表不了大多数,这种悲剧不能说就是他的错,用北京的话来讲,“混不理”,太较真,当然如果掰开了揉碎了,从文人的自身角度来讲,理儿多着呢?说汪文宣是一个高尚的战士有点不够格,至少保持了那种“书生本色”,我敬他怜他也哀哉他,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巴金先生在《关于寒夜》里写道:“我写《寒夜》和写《激流》有点不同,不是为了鞭挞汪文宣或者别的人,是控诉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那个一天天腐烂下去的使善良人受苦的制度。一九四四年秋冬之际一个夜晚,在重庆警报解除后一两个小时,我开始写《寒夜》。”“如果不是偶然碰到机会顺利地走上了文学道路,我也会成为汪文宣。汪文宣有过他的黄金时代,也有过崇高的理想。然而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让那一大段时期的现实生活毁掉了。我写汪文宣,写《寒夜》,是替知识分子讲话,替知识分子叫屈诉苦。”

    汪文宣的性格里面我看多少和他的家庭教育背景有关,让我想到另一个历史人物海瑞,属于那种单身的家庭教育。父亲早亡的家庭里,自然单的身母亲们就会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汪母的身上也可以看到骨子里的倔强。不过有些情节也很有意思,儿子因为编辑一本书和主任发生冲突,不愿意认错,最后辞职回家。而汪母却劝儿子要看开,人穷志短,总要吃饭吧!可是汪母一旦和自己那些脾气较上劲,自己也看不开了,不然也就不会有后面和树生的种种矛盾,母子的性格何其相似。

    如果汪文宣活在当下会如何呢?按照他那种个性,我看也一样会压抑,时代的背景虽然变了,但是人情世俗里的世态炎凉不会改变,越是想出淤泥而不染,越与世隔绝,越就让自己被孤立起来。可怜之人往往有可恨之处,这个是他的优点,每每读到他的天真和固执,更是对他敬佩的不已,转念一想,那样换回的是什么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国家的命运是平民百姓又是无法主宰的,他的朋友陈奉先就比他聪明,他知道自己无力决定和改变什么,关心的都是那些与自己喜怒哀乐有关的事儿,何况又是那样的动荡的年代。

    被毛爷爷推翻的三座大山如今似乎加了几倍,重新的压到了我们的身上了,阶级压迫依然没有消除。人总要穷则思变,总得让自己过的快一点,当然我可以说当下比汪文宣那个时代背景要好的多,问题是时代背景过去了,性格悲剧却留了下来。单纯的讲,他的性格,认死理,指点江山,不爱妥协,应该是优点啊!不能算是错啊!不过是这样的人,从书本教育上的在那个年代的应该被推崇,但是如果活在当下能如何呢?在书局、在报社,要有话可写,也要有情可抒,更要有规可循,不然就是不开窍。

    汪文宣这个人儿,忠厚老实、安分守己,上司对他刻薄,家庭让他尴尬,他都一概忍辱负重,偏偏骨子里有理想和追求。书局主任的儿子成绩偏科,数学学的不好,汪文宣被生活所迫只能去做他儿子的家教。主任说了如果儿子成绩上去了,那么就提拔汪文宣。改编的电视剧里,表现更是淋漓尽致,结果谁知道汪文宣在教作文的时候,书生本色发挥出来了,导致主任的儿子写了一些对当局不满的词句,结果也不用我去说吧!看似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啊!我看到今年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我不是说写的不好,我隐约的有些感慨,应试教育下的作文,只有飘逸的文采,却没有独立的思想。

    《寒夜》的意义是什么呢?卷子上教科本早已经准备了标准答案,为了高分,不允许表达自己新的见解,人看来真的太功利了,不功利怎么样呢?像汪文宣吗?

    《寒夜》的小说意义,只要人性里的碰撞存在,他的意义不会过时的,当然从不同的角度上来讲也可以看上“爱情片”、“婆媳关系片”……。

    《寒夜》里面的人物,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或者是人性里的种种丑态,我看主要读过这本书,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会在当下的现实里在身边找到相对应的人。我在汪文宣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不过我没有那么天真,或者说是做人的纯粹。最后叹一句,哀哉,汪文宣。

    2009-07-0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哀哉!汪文宣——浅读《寒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qf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