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空没有霾,没有了那种灰色的朦胧带给我心理上的压抑,但是夹杂在其中的燥热还是给我平添了些许烦燥和不安,这不安又不知不觉地滋生出一种莫名的焦虑,不知这种焦虑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细思不得其解,突然想起曾听过一期罗辑思维的节目,在那期节目中,罗胖对“知识焦虑”进行了解读,或许就是这种所谓的“知识焦虑”给我带来的不安吧!是的,应该是,在某种上意义上,我可能真是有些“知识焦虑”了!
记得那是几个月前,当听到那期节目时,“知识焦虑”这个名词首次进入到了我的认知世界,因此还觉得有些新鲜和好奇,这知识还能使人焦虑吗?似乎有些无厘头和不可思议,没有对此有过过多的关注和思考。直至后来我在手机上也安装了得到APP,订阅了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加进了一些笑友群,因此也收藏了笑友们在群里转发的很多我还没有在得到订阅的专栏文章,慢慢地,我有些焦虑了起来!现在收藏夹中的文章已有上百篇了,可是在这些收藏的文章我还有大部分都没来得及去看,就这样我有些焦虑了,随着这种焦虑的与日俱增,感觉得越来越多的焦虑有些使我不堪重负:我有那么多的东西没有去学习,还有那样多的事还有时间去做,怎么办?这也成了最近常在我睡梦中的场景。看来,对于要很多要学习的知识,我真的有些焦虑了!
百度对知识焦虑症的定义为:知识焦虑症也叫信息焦虑综合,是一种精神病学疾病。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呈平方数增长,但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远没有高速到接受自如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
这个问题看来似乎很严重,对知识的焦虑都已经成为一种病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不生这种焦虑的病呢,是时候且有必要对知识焦虑进行一些梳理和重新认识了,也就是时下所说的对知识焦虑进行一下复盘。
在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我们中的一些人只要一有空时就会拿出手机来,看当天的时事新闻,关注当天股市行情,浏览娱乐明星的八卦绯闻,好象只有这样我们在他人面前才会有茶余饭后的谈资,才会找到我们的存在感。在这不经意间,我们的注意力却不知不觉地被人收割了,可是我们还在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些自认为与时代同步的操作。
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前面所提到的这部分人大相径庭,他们打开手机看的是某英语教程,某高级程序猿编程攻略,某演讲技能速成等电子书,或者是诸如如何成为大V等心灵鸡汤样的文章。不论是在坐在马桶上,还是在去上班的路上,他们手不离手机,眼不离手机屏幕,想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对他们很有用和提高他们能力的各种学习资料,不想浪费掉一切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他们也在努力地与时代同步着。
如果说前一种情况的他们只是为了寻找一种存在感而忽略了自身成长的话,后面这一群人才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可是后面的他们尽管整天在不停地忙碌着,却又是那样的忧心匆匆且又力不从心,他们所体现出的究竟是对知识的渴求,还是对知识的一种焦虑呢?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也在是反思这个问题,我们这种保持对知识的学习姿势对吗?比如我们的微信收藏夹总是收藏了N多文章,尽管这些文章我们还没来得及看,可是又总是舍不得删除,生怕我们错过了这些文章中有很多我们本应该知道和学习的东西。可是事实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们依然还是没有时间去认真或者走马观花地看上一遍,躺在收藏夹里面的那些文章也只是给我们一点心理上的安慰而已,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看或者根本就不会去看,其实这就是一种面对知识而产生的焦虑。我们的时间有限,我们的精力有限,面对每天不断涌现出的各种新知识、新事物,我们虽然时刻都在努力着,但是我们又总是那样力不从心,于是我们因此而焦虑,这就是我对知识焦虑的粗浅理解。
求知欲总会使我们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虽然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代社会中的非我的知识无限浩大,我们又怎样以有限的自我去把握无限的未来呢?我们对未知的知识就像黑暗对于孩子,对未知的恐惧感使我们承受了太多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时时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存。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环境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人面对未来的变化无常感到无助、急燥和紧张,对这些变化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充满了恐惧,这些心理变化会引起失眠、厌食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后不进行适时的放松和调节,就会给我们精神及身体健康上带来一定的伤害。
我们怎样去除这种焦虑呢,可能更多的是我们要学习选择,我们只有“溺水三千,我自取一瓢饮”,选择我们所选择的,放弃我们所放弃的,我们就是要在不停的选择中自我淘汰,自我成长,要不我们真的会为此焦虑不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