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把“男人和女人”当成“主题”处理,其实不无胆颤心惊——试问有哪一出戏剧没有两性战争?放眼现下的“戏剧市场”(我是说针对年轻和具消费力阶层的“白领戏”),有几部不是奇谋尽出,试图在男人和女人“水火不容却又不能没有对方”的爱彼为难中对症下药,以求化干戈为玉帛?
当然,才写完“爱彼为难”即使已觉不妥。光从大多数捧场客是女性的现象来看,其实会把“男人和女人”视为奇难杂症者之中,的确是阴盛阳衰——(一)爱情标志着女性的“自身”和“天命”,这是现代女人换过多少袭时式衣裳仍没法摆脱的传统;(二)当沟通加上爱情的标签,马上被提升至更高层次:合该时心灵上的“沟通”,是以“女人”一旦身陷情关,每句出自对象与自己口中的话语尽成了“音符”,或用另一个说法,是有待被反复聆听和解构的“密码”。(一)和(二)加起来能让“女人”找到“存在感”,但也可以相反的,让她们觉得生命何等空虚——假设“她”在“他”的面前有着“对牛谈琴”之感。
故此,第一个被我锁定的题旨,是何谓“语境”上的差异。亦即,同一句说话落在“男人”和“女人”的耳朵里会产生几种不同的化学作用。
先做律师后做裁缝
剧本,本来就是对社会的不同语境进行检验与创作。每次抓住一个命题,免不了又要开辟文字与话语的新战场。在筹备剧本阶段,我都错觉是为了打(赢)官司而劳师动众大费周章——除了出自张艾嘉手笔的《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下列创作模式是从当年《东宫西宫》系列时首开先河:先进行大量资料搜集,继而与台前幕后全体团队共同研习,不知内情的人会以为是什么“查案小组”。最大的乐趣来自“先在细节之中找到魔鬼,再配合以让观众恍然大悟拍案惊奇的参与形式,剧本才得一字一句一步一天地的得以顺产”(中途一定不缺痛苦的“难产”,如《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在张的定稿前便有王纪尧的四稿,《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也在三星期内写了三个版本,而第三稿与之前两稿更是百分之九十全新修订)。
除了在编剧阶段“扮演”律师,之后我又轧上裁缝的角色。剧本能否让演员有所发挥得看“量身订造”可曾帮助角色达致理想效果。须知道,像裘德•洛站上舞台挑战《哈姆雷特》之所以叫人引颈以待,也是出于个人气质与特定角色的相得益彰。此外,身为英国贵族演员一分子,能够“影而优则剧”而变相接下前辈劳伦斯•奥利弗权杖者,舍J先生其谁?从最新版《王子复仇记》片段所见,J先生以轻装上阵,布景亦不见累赘的亭台楼阁,可想而知,他就是要以自然、舒服的姿态拿下万千戏迷的心。“恰如其分”不一定代表“手到擒来”,更多时候,那只是对一个上乘演员把戏服穿得无影无形的由衷佩服。
演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导演作为一部戏剧的总设计师,也是鼓励演员在表演技术以外寻找精神力量的“心灵导师”,角色的建立是他必须领航的工作。《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在围读第一与第二稿之初,何韵诗林依晨不约而同表示对何思思(何)与安琪(林)摸不着使力点,倒是王耀庆通过朗朗上口的台词把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各种原因不难理解:有过三次合作经验,角色本身已累积足够来自王耀庆的气场。但,不能因此说“他”于王是毫无难度——当然不是,表面看来“简单”的男人,内里何曾不是千转百回,因为我们认同张贤亮所言甚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然而,对比与林依晨何韵诗的初次合作,我对王耀庆的想象无疑有着我认识的他做底子。
两位女士却让我在开始时如“摸着石头过河”。时间,遂如水流一样,我必须在湍急之中网住游鱼——导演看演员不能光看外在——那叫“卖相”——他要抓住的,是“潜能”。林依晨在拍摄宣传照片当天已令造型师眼前一亮——穿上露肩小黑裙的她,俨然另一个滨崎步。何韵诗刚举行过个人演唱会,连续四个晚上以红旗制造红海把红馆淹没,但不知为何,一片沸腾的热血性格中,却隐隐透出她“小王子”的一面:恍如一个人活在只有比她体积略大一点的某星球上。
深入认识主角,发掘无限空间
为张艾嘉打造一部戏,前后七年的交往分秒原来未曾浪费。何小姐林小姐再较浅言深,我到底还是她们眼中的半个陌生人。虽然有着大将之风的两位由始至终均不设心防的踏足排练场,可是,我只相信在编写剧本时理应打破砂锅问到底,换了素材是演员,则言说不但只能让互相了解有限地奏效,就是凭气质臆测,也随时流于是导演的一厢情愿。幸好剧中充当二人桥梁的王耀庆给我提供很有用的解读:“何是看上去男孩气,内心很女孩;林是外表温柔,里面坚强。”
王呢?在三人合拍照片上,我题:“星星,月亮,太阳”。何韵诗落下问号:“谁是谁呀?”顿时吧我难倒——真要“看图识字”,太阳是热力四射王先生,月亮是柔情如水林小姐,至于之前提及的“小王子”,岂不正是何韵诗,也就是星星的代号?然而,愈是与三人稔熟,愈是发现身份互易的无限空间。现在你该不会奇怪一度我曾考虑让林小姐演何小姐的女强人,又由何小姐来演王先生这位蝙蝠侠身边的知更鸟(罗宾)。不过,再多奇思妙想之美亦比不上尘埃落定后的天衣无缝:剧中正式“小王子”何韵诗遇上了“小狐狸”林依晨,才意识到“以四根芒刺对抗世界的玫瑰花”者不一定是“女人”,也可是以尖锐来掩饰脆弱的“男人”王耀庆。
更深入地认识我的三位主角后,他们在剧中关系的错综复杂忽而出现奇迹般的一道“光”(本想说是法国睿智派电影导演侯麦作品《绿光》中,那道有缘者才得见的一线希望:千山万水,挡不住你我来相会)——每个人会遇上每个人都因为他(们)曾播下有机的种子。谁和谁镜花水月,谁与谁开枝散叶都不是“纯属巧合”,恰恰相反,分离聚合皆有安排,譬如说,自知或半知或完全不自觉的“性别气质”。
生活逼人,但更折磨人的是否自己
现实中不知凡人男女都在期待遇上“对”的另一半。但是,不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他”和“她”又怎能仰赖“对”的人将从天而降帮阁下解决所有难题,包括存在的价值、感情的意义?不往内探求而冀望借外在条件赢取别人的钟爱,使我联想到“剧本”与“角色”的寻寻觅觅原不只是舞台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却是所有对幸福有着憧憬,对生命不无期许的人的必修课。亦因如此,容许我把这部以男人和女人的“战争”拉开幕幔,最终以“和平”收场的戏剧献给身处水深火热中的情感受难者——生活逼人,但更折磨人的,会不会是因恐惧而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我们”(才会幻想“爱情”是“灵药”,“婚姻”是“仙丹”?)
《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中“参透风月”的王耀庆冷言冷语地劝喻何韵诗放弃对男女关系的前景抱持希望:“他们总是误会故事真是由彼此见面的第一刻才开始,这种想法何其愚蠢,因为任谁都该知道,每段关系不过是上一段关系的延续,只要当事人态度不变,观念不变,所谓“新”,不外是另一次“重复”。周而复始“开篇有异,结局相同”的交往模式,就是把现代男女的时间与精力全吸进去的“黑洞”。”
要打破这番诅咒,我们似乎真要由放下对别人的要求,改为问自己能为自己与别人做些什么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