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师以“国学现代化”理念解读《论语》: 子罕篇#9#11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注释
️臣指家臣。
️病间:为病情稍好。
️久已哉:在这里,『久』和『疚』相通,是愧疚的意思。
️行诈:指做诈伪的事。
️大葬:即卿、大夫的葬礼。
主旨
孔子诚实不欺,不做任何越礼的事。
今译
孔子病重,子路派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料理后事。孔子病稍微好些,便说:“子路做这种诈伪的事,使我觉得很愧疚!我没有家臣,却假装有家臣,我骗谁呢?骗上天吗?而且我与其由家臣送终,倒不如由弟子们送终!纵使不能有卿、大夫的葬礼,难不成就没有人来料理丧事吗?”
引述
变通是应该的,变得离谱就是乱变,那是不应该的。子路应变,却没有顾虑孔子的身份和立场,以致变得不合理,所以孔子指责他,说是诈伪。孔子平生最重视诚信,也十分注重正名。他不喜欢造作,更不希望让世人觉得他违反礼制,使人产生言行不一致的怀疑。
由学生办理丧事,或者由臣子办理,孔子宁愿选择前者,并不是有所偏爱,而是名正言顺,比较合理。
生活智慧
(一)子路是好心好意,想让老师风光一些。殊不料孔子十分不快,因为违反了他一贯的主张,使他觉得很愧疚。
(二)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子路并没有这样做,所以才弄巧成拙,好心做坏事,这就是思虑不周到的不良后果。
(三)孔子当时并没有官位,子路这样处理,便是诈伪。别人也许无所谓,孔子这样做,一定有很多人议论纷纷。身份地位不同,不能够同日而语。
建议
替人家办事,必须设身处地,将心比心。重要的决定,最好征得当事人的同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