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曾经的文学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
今天的孩子其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所面临的世界,已不再是从前所面临的世界;今天的孩子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与“昨日的孩子”相比,都起了明显的变化。
但是
今天的孩子,其基本欲望、基本情感和基本的行为方式,甚至是基本的生存处境,都一如从前;这一切“基本”是造物主对人的最底部的结构的预设,因而是永恒的;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变化,实际上,都只不过是具体情状和具体方式的改变而已。
能感动他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
这是曹文轩书中所告诉我们的,也是我看完《草房子》后深有同感的,同时曹文轩的作品里也的确做到了这点,他的作品不只属于那代人,同样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它不只是儿童读物,好的文学作品能穿越时空。
看到草房子,让人首先想到的是一个破旧离这代人可能有些许遥远的房子,但是作者却编织的是一个个感动人,有韧性、闪闪发光、经久不衰的草房子故事。
从被人嘲笑的秃鹤,到被人欺负不得不转学的纸月,到美丽且与蒋一轮有着一段纯洁悲凉爱情的白雀,到艾地里固执的秦大奶奶,到红门里富有的杜小康,再到善良又任性的桑桑,以及他的父亲桑齐,老师温幼菊等等。
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写得极其有画面感,文字平实贴切又有美感,看的时候我时常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么的相似又那么的不同。
小时候我经常让自己的父母紧张操心,我是我们家小孩里相对弱一点的孩子,也是家里几代人唯一的女孩,感冒发烧连那种小颗粒的药都吞不下的人,常常要我妈掰成小小的然后还要放进粥里面捣乱不让我看到,我才会不经意的吃掉。小时候最常犯的毛病是肚子旁痛,而且常常是快要晚上了,妈妈就紧张的迅速的背起我往马路上跑着去拦车带我去姨奶的诊所,也特别奇怪的是我每次也都只去我姨奶家才好,去其它医院都不行。
每次家里人就像桑桑的爸妈一样的紧张且用尽全力去呵护。
小的时候长得也是水灵水灵的,被老师看上选进了文艺队,下课放学后常常要留下来跟老师学习舞蹈,也因为水灵,常常会遇到那么几个“坏”男孩跟踪,又不敢告诉父母,就每天小心翼翼的看到路上还有其它人就会快步走靠近她们,这样那些男孩也就不会继续跟踪了,后来被其它人知道了告诉老师,老师去到男孩家家访,男孩受到了惩罚。
就跟书中的纸月有那么一点相似吧,也许正如高晓松说的那个正态分布概念,每个地方都有那么几个“坏”人,但同时也必然会有一些“好”人
每代人每个人的童年那么不同又那么相同,即使长大成人的我们也同样面临一些相似的问题。这也正是好文学之所以能一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吧。
书中透着人生种种阶段,看完后仿佛自己经历了很多,明白了很多,瞬间变得立体。坎坷、失去、得到、拥有……慢慢成长,最终变得云淡风轻,宠辱不惊。
这是一种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以及美的力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不管别人如何富有,如何与众不同,如何让人羡慕,都是冷暖自知啊,这是个平凡的世界。
看完这本书后会让你有一种身心滋养,一扫往日各种疲倦的感觉。
最后分享书中几处我很喜欢的句子:
1,桑桑仿佛是一枚枣子,被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肉,现在成了一枚无用的枣核被人唾弃在地上
2,有一个人影,像一件黑色的布褂被大风吹起,从高处向她飘落下来。
3,我得永远记住我的奶奶,永生永世。这倒不在于奶奶知我的冷热,知我的饥饱,而在于她使我学会了活着所必要的平静和坚韧。
4,以往总要扮演总司令角色的杜小康,此时就像被革了职或被冷落一旁的将军那样,再不能威风疆场,心中满是哀伤与悲凉。
追随永恒,我们应当这样提醒自己
做了个思维导图记录深刻场景这是我的一篇读书笔记
书名:曹文轩1997年写的《草房子》
阅读时间:2017年8月12日至13日
推荐指数:5颗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