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群学习精时力的小伙伴一起读书,读到关于任何时间管理的内容大家都很专业,而且感悟也是最深的。
今天15章《做时间的主人,提高时间利用率》中,我有三点新的感触。
01时间认知——你的时间感知颗粒度是多少?
P127世界上 最能干的人一天24小时都在处理工作事务。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天1440分钟都在想法设法赚钱。世界上最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一个星期168个小时都在致力于学习。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一年365天都在训练。那你呢?你为自己的事业又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李霞说学了这么久时间管理,第一时间被问到还有多少时间首先想到的是还有多少天?
我说我最近发现自己想事情、想问题会从十五分钟开始来考虑到底要花多少时间?15分钟现在是我安排时间的时间单位。
最近一期的“日清单”训练营中,崔律说牛人的时间是以分秒为计的。
崔律日清单课程本书作者也认为有效利用时间的前提是我们的时间概念的认知要到分秒。
我突然想到世界上时间管理做得最好的一群人是运动员,因为他们是分秒必争的典范。
而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感知是一天、半天,最佳的可能到小时,真正感受到分秒的很少。
这就让我理解了在职场中大家非常重视时间,而我以前是对时间很少有感触的,迟到是我的常态。
那么怎么去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时间颗粒度呢?比如,在说一个任务的时候,你是常说,这个任务花了我多少天?还是多少小时?这就是时间感知的不同。让我们从平常说话开始锻炼自己的时间颗粒度,任何人问你某事花了你多少时间的时候,你都回答多少小时开始做吧!
02时间密度——同样时间你的产出是什么?
P128最近有一次,我去拉斯维加斯做演讲。司机把我带到机场后,问演讲大概什么时间结束,他好安排时间来接我。我告诉他第二天中午之前就能完事回家。听此,司机建议我:“既然你已经去拉斯维加斯了,演讲结束后为什么不利用剩下的时间好好玩一玩,第三天早上再回家也不迟呀!”听司机这么说,我回应道:“与其在这边浪费时间,刺激消费,还不如乖乖回家努力工作。这样还能使生活更充实一点。说不定回去工作我还能接到一笔打单子呢,对吧?”
P129我绝对不会和同事、经理甚至老板一起吃午餐。就算和老板一起吃午饭也没有办法保住你的“饭碗”,提高销量才能高枕无忧。我的想法就是:如果是工作伙伴的话,他们肯定不会从我这里买东西。
这两段可以看出作者的时间利用率,在工作和休闲之间,作者选择的是工作。同样看起来都是利用在工作中的时间,作者还能从目标中分辨出来哪个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甄艾说,作者这样并不是消除了休闲娱乐,而是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就是他最大的享受,所以他首选的都是工作。
而对浪费时间的定义,这段给出了一个非常严格的标准,就是时间的每一分钟的利用都要与目标一致,否则就是浪费,哪怕是吃顿中饭。
即真的是优秀的人让自己的生活也是工作,工作也是生活。
03时间价值——你怎么计算你的时间?
这个十五章最实用的就是本章的几个问题:
P132
你有多少时间?
写出六项你认为纯属浪费时间的活动,然后计算出这些琐事一周大概浪费你多长时间?
把上述活动的时间都乘以52计算出每年浪费的时间。得出的结果再乘以20,计算出一年浪费的时间。
请写出最赚钱的两项活动,并计算出你每周在这上面花费多少时间?
如何将中国的古话“惜时如金”进行数据化全在上面的几个问题里了。
惜时,那么一小时到底是多大的含金量呢?具体怎么做呢?
我以前会算自己工资的单位单价,以为这样就是自己的时间价格。但这几个问题用了另外一种方式来对比自己单位单价,通过对浪费时间的活动和最赚钱的活动的用时对比,来看自己的时间价格。
总结
牛人的时间认知是以分秒计的,以分秒计的人和以天计的彼此之间因对时间的感知不同,做事的风格会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种细微的时间认知的基础上,要让每一分钟都能榨出剩余价值来,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也就是时间密度的认知,谁掌握时间密度大,谁取得的成就就大。
你如何计算和看待你的时间价值,就会让你更在乎自己的每一分钟。
最后我用本章最重后一句话做总结:
如果你并没有过上理想的生活,那就必须抓紧每分每秒去努力,决不能错失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遇。无论是为了自己、家人还是美好的未来,你都应该抓紧时间努力,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