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宝5岁时,家里迎来二宝,二宝自小就不爱睡觉,醒着总比睡着时间多,我一个人一边是小宝,一边是正在一年级需要各种辅导的大宝,家务+二孩,二孩的生活就这样逐渐磨灭着,我本就不堪一击最后的那点耐心。
大宝渐渐长大,幼儿园时期我并不要求她会写什么字,会读什么字,只要她在幼儿园玩的开心,能与小盆友友好相处就好。可进入小学后,学习就成为老大生活的重心,我既希望让她有着轻松的学习心态,又盼着她不要太落后,于是各种矛盾与纠结也随之而来。从最开始的不报辅导班,到现在不得不安排辅导班,三年级下学期更是打破了我最开始制定的每周保证一天不学习只玩的放松规则,看着孩子每天一天将近10个小时的时间,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写作业,或者辅导班的路上跑来跑去(我从来没有额外给她布置作业)我很心疼,可确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焦虑的心情确表达不出来。而在另一方面,在与大宝的沟通上也越来越困难,从最开始的讲道理,到现在直接指责,总是我在指责,而她依旧我行我素,留下我满心的懊恼。
在无数次懊恼过后,我实实在在感觉到,我的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我不想继续这样吼下去,因为这样并不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将我的女儿越推越远,而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也曾在各类公众号,或者一些文章里“喝过”一些“鸡汤”,知道同样的话,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情,所反应出来的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但是今天在在课堂上,实际身处说教者和作为聆听者去听的时候,的确感受到的却不一样。就像刘老师所问的其中一个问题,我们对外人说话时会思考着怎样去讲比较合适,但对家人确不会,越是最亲,越血淋淋,可凭什么她们就该被这样毫无顾忌的对待呢?
今天第一次的初次沟通课下来,我觉得有位姐姐说的话特别戳中我的心,那就是你应该接受你没达到期望后的失落感。其实所有的沟通,都是有所求的,比如你希望孩子打扫一下被她弄乱的桌子,你希望孩子能够穿你想要给她穿的衣服,你希望老公早点回家……等等,我们在表达这些期望时,除了要考虑要用哪种语句才能表达出我的这些诉求,并希望对方能够按照我的意图来进行,但也要有允许对方反驳我的诉求,不接受我的建议的心理接纳,接受自己所期待落空后的失落,并且要做到坦然接纳,不责怪,不抱怨,我觉得这是我这段时期要努力修炼的方向,我接纳了我所认为的你的缺点,那么所有我所期望的就变得不重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