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樊登读书会上听了一本书,名叫《扫除道》,有一段让我感到很吃惊。书的作者健山秀三郎每次外出住酒店的时候,总是带着自己的毛巾、牙刷、洗漱用品,不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如果连续住几天也在床上,就在床上留言,说不用换床单,酒店的浴巾、浴袍,基本上不用,要用只用一条。其实他也知道,房费已经包含这些一次性用品和洗涤的费用,不用白不用,但他觉得为什么一定要用呢,可以用自己带来的啊,为什么要浪费呢?
我是做酒店的,我出门旅游或者出差开会时也住酒店,但我都没有养成带洗漱用品、带毛巾的习惯,除非出国旅游规定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外,相比起健山先生我还是很惭愧的。
我住店时,只是能体谅服务员的工作,尽量不把房间搞脏,把果皮、纸屑都收拾在垃圾桶里,方便服务员的打扫,连住几天,也只用一个牙刷和梳子,一条面巾和浴巾,而不是把所有的需要或不需要的都用一遍。
经常看到很多人住酒店的时候,一定要把房间搞得一塌糊涂,浴巾,拖鞋,衣架乱仍,垃圾遍地都是,用床单擦鞋,把一次性的杯子、牙刷、筷子扔进马桶里,造成马桶的堵塞,啤酒瓶,快餐盒,各种果皮扔的到处都是,简直无法下脚进门,每当保洁员遇到这种房时就像中了“大奖”,要花其他房间几倍的时间和精力。
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这是典型的沉没成本,我付了房费,房间里所有免费的东西都可以用,不用就亏了;房间里怎么乱都可以,反正房费里包含了保洁费用,这么想似乎就心安理得了,似乎不用白不用,不用也不会奖励一分钱,反而有亏了的感觉。
这样的情形也普遍发生在自助餐厅。吃自助餐时都会比平时,吃的多得多,只要能吃得下,会把100多个品种全吃一遍,一直吃撑的不能动为止,就像通常形容的是:扶着墙进去,扶着墙出来。更有甚者,取餐时一盘盘地装,吃不完就整盘整盘地扔在一边,浪费是触目惊心的。
这也是沉没成本的心理,觉得钱付出去了,吃少了就亏了,一定要吃够本才行,吃多了就赚了,即使浪费也不觉得可耻。
商家面对这样普遍心理的客人,也没太多的办法,只能提示不要浪费,还有就是对一些成本高的食品进行每人限量,不能多要。
常看到新闻说欧洲一些国家的餐厅不接待中国旅游团,就是因为自助餐用餐时哄抢食物,造成混乱,再就是吃不掉就扔,大量浪费。前不久报道的世界顶级邮轮诺唯真喜悦号将退出中国市场,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游客在船上的素质不符合标准,特别是用餐时每次都要哄抢,巨大浪费,场面十分壮观。
其实无论是客房一次性用品的配置、布草的洗涤费用、保洁费用,以及自助餐的成本,都是以客人的使用或食用的平均值作为计价的,你用的、吃的超过了平均值,就是占了别人的便宜,如果多数人都这样做,就会抬高平均值,逼迫商家涨价或者亏本。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报导有一些高级别老干部退休后待遇依然很高,住院看病费用自然是全包,而且能够住进带客厅的高级单人病房,有的退休干部就利用这些特殊待遇,有病没病就去住一下,一天的花费好几万,一年下来几十万、几百万的医疗费是常事,连家里的人都顺带享受了。所以有调查称,全国医疗费中的80%被这些20%的高级干部使用了,这是医保中的二八定律,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之一。
多年前春节联欢晚会上,小沈阳在小品里的一句话流传很广,似乎很得到社会认同:最亏的是钱没花完,人没了。觉得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赚的钱,没用完就走了实在太可惜了。这话仔细想想是有大问题的,第一,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吗?不好说明天就会有意外呢?你的钱肯定是来不及花的。第二,当你知道自己大限即将到来时,你还有能力花钱吗?你还能吃得了、用的了吗?
都说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我们通常还是把钱看成与自己密不可分的象征或替代物,到最后一刻也都不愿放手。
当我们以为免费赠送的不用完就亏了的时候,可曾想过我们亏了什么呢?
当我们以为不吃遍所有的食品就亏了的时候,又亏了什么呢?
当我们没有花完所赚的钱就离开人世的时候,又亏了什么呢?
什么都没有亏,当你觉得亏了的时候,那时想的只有自己,只有我,没有想到给他人带来了麻烦。当你吃饱了、吃够了的时候,就应该停止了,为什么还要继续不停地吃呢?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贪婪的心,那是我们身上的恶在彰显。
我们为什么不想着再吃饱的时候,再吃就是浪费呢?
为什么一定要把每一分钱都要挣完呢?为什么在收割麦田时一定要全部收完,而不留一块给穷人呢?
圣经说,没有被上帝当成器皿用尽是最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