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经常跟我抱怨她婆婆对她不好和愚昧无知:“我婆婆经常跟我说她以前怀孕要做很多事情,而我去做个孕检就要说风凉话”,“我婆婆经常做菜菜式单一,我为他们家养孙子,婆婆还不能对我好点吗?”自从怀孕后每天都抱怨,不但让人觉得她很烦,像个祥林嫂,自己也被抱怨闹的情绪不好。大家都知道普天下中国已婚女人大部分都会遇到婆媳关系的问题。毕竟媳妇和婆婆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不相同,有些是南北差异,或者地域差异,语言差异,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家人住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难免有不同的见解,因而容易产生摩擦。
就算是邻居,没结婚前,邻里之间关系很好,王阿姨认为邻居小林是个优秀的女孩,优秀到无可挑剔,觉得她特别优秀,长的水灵水灵的,礼貌得体,而且收入不错,生活习惯也很好。但是,一旦她们两人成为婆媳关系,王阿姨看小林的角度就立马改变了,变成审视的目光,尽管曾经觉得那么完美的一个人,成为婆媳关系后也总能挑出一些毛病来。太漂亮了容易招惹是非,收入高的女人强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她们心理上的关系已经发生改变,原来是邻里关系,现在变成婆媳关系,婆媳关系中间夹着她们的儿子和丈夫。就像在职场里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上司和下属,私底下关系再要好,在职场中关系都会变的不同,在职场中就不能以朋友关系相处。
为什么有些人会遇上好婆婆,而有些人会遇上不那么如意的婆婆呢?难道都是别人运气好,我们运气差吗?终其原因是有些人会处理婆媳之前的关系。
我在某心理学大师课程中学习到,婆婆和媳妇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关系,她们表面上是合作关系,在心理层面上是竞争关系。作为两代母亲,婆婆作为上一代的女主人,负责传承上一代的家风和习俗,媳妇作为下一代的女主人负责更新换代。她们心里都有一个重要他人,那就是婆婆的儿子和媳妇的丈夫。如果婆婆和媳妇把中间这个男人看的太重要,都争着要这个男人分出谁更重要,那么这个男人作为夹在中间的人,会是最难受的一个人,同时婆媳关系也处不好。男人生命中两个同样重要的人,都争着让自己分出谁更重要,就像有些妻子通常会问丈夫的一个问题“我和婆婆掉水里了,你先救谁?”双方都那么重要,所以怎么回答不对。
像小玉这样一遇到婆媳关系的问题就向别人倾述,向别人发泄,虽然是一种方法,但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她每次出现问题都要向别人倾述,倾听的人会觉得很烦,即使是很好的朋友也如此。那有什么方法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呢?方法是有的。我了解小玉的情况后,给小玉的方法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媳妇毕竟是媳妇,永远成不了女儿,毕竟没有血缘关系,婆婆对媳妇的好是不能跟对女儿的好做对比的,作为媳妇在心态上首先要接纳这个事实,不能要求婆婆对自己像妈一样好。媳妇对婆婆好,但是不能像对亲妈一样索取回报。也就是说媳妇对婆婆好,但不能对婆婆有要求。
这里可以用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 [Albert Ellis 1913.09.27]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用媳妇的认知事件做例子,婆婆对媳妇不好是事件A,媳妇认为婆婆必须对自己好是媳妇的错误认知B,于是媳妇产生了不良情绪C。婆婆对媳妇不好是不能改变的事件,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认知来改变自己的情绪。媳妇认为婆婆必须对她好是错误的认知,因为正常的关系是没有规定谁必须对谁好,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无条件对自己好。当认知改变以后,心态平和了,对婆婆没有要求了,不良情绪就消除了。
每个和睦的家庭都是靠大家共同经营和维护的结果,三方是合作关系,缺少谁的耐心和忍让都不行。在维系家庭关系的和睦中,也许丈夫做的多一点,或者婆婆和媳妇相互谦让,大家都尽力互相弥补不足,把家庭关系维护完满,把家庭这个合作体永久运作。婆婆可以在媳妇的妊娠期,也就是媳妇的心理脆弱期对她雪中送炭,这样媳妇会记住你的好。丈夫则永远不要偏袒谁,也不要做传声筒,特别是不要把双方的坏话互传。总而言之,三个人都要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做到认知正确,心态良好,家庭和睦生活也将更美好。
关注我哟,会有更多有趣有料的知识献上!
网友评论